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随着重心向升力中心的前面移动,尾部向下的空气动力,结果是飞机总是试图恢复到安全飞机姿态。
纵向稳定性的简单演示如下:把飞机配平到不用控制的平飞状态。然后快速的控制飞机头轻微的向下压。如果在短暂的时间内,机头抬升到原来的位置然后停止,飞机就是静态稳定的。一般的,机头会通过原来的位置,连续的慢速俯仰起伏随之而来。如果起伏逐渐停止,即飞机有正的稳定性;如果继续不稳定,那么飞机就有中性稳定性;如果起伏增加,那么飞机是不稳定的。
横向稳定性(侧滚)
沿机头到尾部的纵轴的稳定性称为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当一边的机翼比另一边的机翼低时,这可以帮助稳定侧面倾斜或者侧滚效果。有四个主要的因素使飞机保持横向稳定:上反角,倾覆效应,后掠角和重力分布。
引起横向稳定性的最通常步骤是构造机翼有1-3度的上反角。换句话说,飞机每一边的机翼和机身形成一个窄的V字型,或者叫上反角。它是通过位于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之上的机翼形成的角度来度量。
当然,侧滚稳定性的基础是机翼产生力的横向平衡。升力的任何不平衡都导致飞机纵轴侧滚的趋势。也就是说,上反角引起升力的平衡,这些升力由飞机纵轴两边的机翼产生。
如果短暂的阵风使飞机的一个机翼上升,另外一个机翼较低,飞机就会倾斜。当飞机不是转弯的倾斜时,它会侧滑或者超机翼较低的侧面下滑。图3-17
因为机翼有上反角,空气冲击较低一侧的机翼的迎角比较高一侧的机翼大得多。这样,较低一侧的机翼的升力就增加,高一侧的机翼升力就降低,飞机趋于恢复到最初的横向平衡状态(机翼水平)-即两个机翼的迎角和升力又一次相等。
上反角的效果是产生一个侧滚力矩,在发生侧滑时这个力矩趋于使飞机恢复到横向平衡飞行条件。恢复力会把较低一侧的机翼向上移动很多,导致另一侧的机翼向下。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过程会重复下去,每一次横向摆动幅度降低,直到最终达到了机翼水平飞行的平衡。
相反地,过大的上反角对横向机动特性是不利的。飞机会横向非常稳定,以至于它会阻抗任何有意识的侧滚运动。出于这个原因,要求快速侧滚或者倾斜特性的飞机通常其上反角比那些较少机动性设计的飞机上反角小。
由于后掠角影响的本性,它对上反角效果的影响是重要的。在侧滑时,风中的机翼后掠角实际减小,而外侧的机翼后掠角实际增大。掠翼只对垂直于机翼前缘的风分量敏感。从而,如果机翼工作在正升力系数,风中的机翼升力增加,风外的机翼升力降低。如此,后掠翼会促进正上反角效果,而前掠翼会促进负上反角效果。
飞行中,机身的侧面区域和垂直尾翼对气流的反作用非常类似于船的龙骨。它对飞机的纵轴施加一个稳定的横向影响。
建造如此横向稳定的飞机,以至于龙骨区域的绝大部分在重心的后面上方。图3-18
这样,当飞机朝一边侧滑时,飞机的重量和反抗龙骨区域上部的气流压力(都作用于重心)的合力趋于使飞机侧滚回到机翼水平的飞行状态中。
垂直稳定性(偏航)
飞机的垂直轴(侧向力矩)稳定性称为偏航或者方向稳定性。偏航或者方向稳定性在飞机设计中是更加容易实现的稳定性。垂直尾翼的面积和重心之后的侧面起主要的作用,它使得飞机就向熟悉的风向标或者箭一样使机头指向相对风方向。
在考查风向标时,可以看到如果支点的前后迎风的面积大小是相同的,那么结果是前后的力平衡,指向运动很小或者基本没有。所以,就必须让支点后面的面积比前面的面积大得多。在飞机中也类似,设计者必须确保正的方向稳定性,方法是适重心之后的侧面积比重心之前的侧面积大得多。如图3-19
为了在机身之外提供更多得正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垂直尾翼。垂直尾翼得作用类似于箭上维持直飞的羽毛。和风向标和箭一样,垂直尾翼的位置越靠后,面积越大,飞机的方向稳定性就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