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飞行程序 AC-91-FS-2015-27

时间:2020-04-05 08:47来源: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作者:民航翻译 点击:

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0.124 or greater is installed.


1.4 两卷中所涵盖的运行操作超出了标准和建议操作(SARPs)范围,但为了在国际范围内统一操作也是可取的。
1.5 符合 PANS-OPS 准则的程序设计均假设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非正常和紧急情况下的运行, 运营人有责任提供相应的应急程序。
2. 第一卷内容的说明
2.1 第一部——飞行程序——总则
2.1.1  第一篇—定义、缩略语和缩写词表
这部分包括术语的说明,用于解释程序中所使用的术语,有些术语还有一些特殊的含义。有时,也能在 ICAO 的其它文件中找到这些术语的定义。本卷也提供了缩略语和缩写词表。
2.1.2  第二篇—基本原理
第二篇提供了飞行程序的基本原理,如,到定位点的精度和转弯区结构等。
2.1.3  第三篇—离场程序
2.1.3.1 有关仪表离场的规范于 1983 年由超障小组(OCP)制定。第一卷所包括的内容是根据第二卷所包括的准则编写而成的,供飞行运营人员及飞行机组使用。
2.1.3.2 仪表离场飞行阶段的程序所包括的区域和超障准则覆盖起飞离地部分直至爬升至某一特定航路点,此点的超障准则同样适用于与此相联系的下一飞行阶段。每一条 ATS 航路的最低飞行高度由各缔约国按照附件十一第二章 2.21 节规定而确定和公布。
2.1.3.3 当飞机不能使用这些仪表离场程序时,必须提供应急程序。运营人有责任提供相应的应急程序, 以满足附件六的相关性能要求。
2.1.4  第四篇—进场和进近程序
1949 年,国际民航组织运行处首次制定了进场和进近程序,并在 1951 年由理事会批准。批准的内容还包括空中航行服务程序——航空器运行(PANS—OPS),此后 PANS—OPS 还经历了多次修订。考虑到亚音速多发喷气飞机和有关标准无线电导航设施的技术发展要求,1966 年超障小组的成立就是为了更新这些程序并使之适用于各种机型。这项工作导致仪表进近程序被彻底修改。1980 年,PANS—OPS(第14 次修订)第一卷第一版加入了这个新修改的程序。
2.1.5  第五篇—航路准则
1996 年 11 月 7 日超障小组第十次会议决定将航路超障准则加入此文件。2004 年,修订了该准则以涵盖简化的航路准则。
2.1.6  第六篇—等待程序
等待程序的规范是由国际民航组织运行处于 1949 年第一次制定,并于 1951 年经理事会批准编入 PANS—OPS。等待程序小组(HOP)于 1965 年对这个部分进行了的较大修改。1979 年,等待程序被分为两部分,有关飞行运行部分编入 PANS—OPS 第一卷,而等待程序的设计内容编入第二卷。1982 年,超障小组(OCP)工作又对旧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并加入有关 VOR/DME 等待,直升机等待程序,缓冲区域和进入程序等内容。1986 年,再次加入有关 VOR 向/背指示误差区,等待速度,特别是 4250m(14000ft)高度以上的等待速度等内容。
2.1.7  第七篇—减噪程序
2.1.7.1  减噪程序由运行小组(OPSP)制定,于 1983 年经理事会批准加入 PANS—OPS。该程序于 2001
年由航空环境保护协会(CAEP)修订 。
2.1.7.2 减噪的有关规定详见第一卷附件十六和第一部,附件六。
2.1.8  第八篇—直升机使用程序
这一部分规定了第一部准则中适用于直升机的条件,直升机小组(HELIOPS Panel)第三次会议修改了这些条件,其中包括对直升机下降梯度和最后进近的最小速度的使用限制。直升机小组第四次会议把直升机专用的飞行程序规范和超障准则列入本篇。
2.1.9 第九篇—建立机场最低运行标准的程序注:该部分仍在开发制定中,尚无文件资料。相关资料详见附件六。
2.2  第二部—飞行程序—RNAV 和星基
2.2.1  第一篇—总则
该部分包含了区域导航(RNAV)和星基飞行程序的一般信息。超障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加入了有关 TAA, SBAS 和 GBAS 等内容(附件十三)。
2.2.2  第二篇—离场程序
1995 年,加入有关 VOR/DME 和 DME/DME 的区域导航(RNAV)离场内容 (附件九)。2001 年,加入基本 GNSS 和 RNP 内容(附件十一)。2004 年,加入 SBAS 和 GBAS 内容(附件十二)。
2.2.3  第三篇—进场和非精密进近程序
1993 年,加入有关 VOR/DME 和 DME/DME 的区域导航(RNAV)进近内容(附件七)。2001 年,加入基本 GNSS 和 RNP 内容(附件十一)。2004 年,加入 GBAS 内容(附件十三)。
2.2.4  第四篇—有垂直引导的进近程序
2001  年,加入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内容(附件十一)。
2.2.5  第五篇—精密进近程序
2004 年,加入 GBAS I 类(附件十三)。
2.2.6  第六篇—RNAV 等待
1993 年,超障小组第九次会议讨论加入基于 VOR/DME 的区域导航(RNAV) 等待程序(附件七)。
2.2.7  第七篇—航路
1998 年,加入 RNAV 和 RNP 航路的内容(附件十一)。
2.3  第三部—航空器运行程序
2.3.1  第一篇—高度表拨正程序
高度表拨正程序是根据 1949 年运行处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再经过许多次地区航行会议的建议而制定的。此程序最早作为 DOC 7030——地区补充程序的第一部分,经理事会批准后,在大部分国际民航组织地区作为补充程序使用。现在,DOC  7030 第一部分仅包括地区程序做为对本文件程序的补充。
1961  年,理事会批准将这些程序编入 PANS—OPS,这个做法不能用于解释确定飞行高度层问题或测高使
用米或英尺的优劣原则。随后,理事会又批准了飞行高度和过渡高度的定义,并根据附件五第13 次修订,
于 1979 年将大气压的主要单位改为百帕(hPa)。
2.3.2  第二篇—平行或接近平行的仪表跑道的同时运行
1990 年,空中航行研究小组加入有关平行和接近平行的仪表跑道同时运行的规范、程序和指导材料, 并包括跑道之间的最小距离等新的内容。
2.3.3  第三篇—二次监视雷达(SSR)应答机操作程序
这些程序原来是在 1969 年第6 次空中航行会议中制定。操作程序旨在提供一个国际的标准化程序, 同时又能安全有效的使用 SSR,以减小驾驶员与管制员的通话负荷。
2.3.4  第四篇—运行飞行情报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行程序 AC-91-FS-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