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07 10:19来源: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作者:民航翻译 点击:次
附件中的表格 3-6和 3-7就包括了由国际标准组织发展起来的建议。 国际标准组织的Ⅱ型防冰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浓缩(未掺水)的形式应用在飞机的以下区域: .皮托头和迎角传感器; .操纵面的凹槽; .驾驶舱侧窗和前机身; .机头下方雷达罩的底部; .静压口; .进气口; .发动机。由于防冰液与降水或者融化的冰混合而在飞机表面产生的残余液体的冰点必须不低于附件中表 3-6和表 3-7中的值。 6.4.2除冰/防冰代码的推荐使用 地面除冰,防冰并由合格人员检查之后提供给飞行机组的信息必须包括最终使用的液体覆盖层的类型、液体的混合(容量百分比)、以及运用时间。这个可以通过四个参数组成的代码提交给飞行员,例如以下的例子。参数 A详述Ⅰ型液或者Ⅱ型液参数 B详述液体/水混合物中液体的比例(比如, 75/25=75%液 体和 25%水)参数 C详述最终开始除冰 /防冰步骤的当地时间(比如, 13:30)参数 D详述日期(日期,书写的月份,年)(比如, 2013.12.31) 这些参数推荐在记录保持中使用,在飞行机组通告中可以选择使用。以下是除冰/防冰信息版式的例子: .Ⅱ型液 – 100/0 – 11:00 – 2013.3.16 .Ⅱ型液 – 75/25 – 13:30 – 2013.4.20 .Ⅰ型液 – 70/30 – 09:42 – 2013.2.17 6.4.3飞机表面的除冰 一架飞机在容易产生结冰(图 3-2)的天气下必须进行系统的除冰和防冰。每架飞机的表层都要求通过特定的技术来获得清洁飞机。 机翼是飞机产生升力的主要操纵面,为了有效操作必须保证机翼无污染物。随着高空风结霜、雪、或者冰的累积,机翼上方气流特性改变,从而减小了升力,增加阻力,增大了失速速度并改变了俯仰力矩。重量的增加比较轻微,其产生的效果次于表面粗糙导致的效果。 图 3-2 在容易产生结冰情况下的系统除冰 在大部分飞机上,机翼防冰必须从翼尖前缘开始,往后方内侧展开。这个过程避免了增加外侧机翼部分的雪载荷。这种载荷在某些大雪的天气情况下可能产生对机翼产生过大的压力。这种方法减小了冰或积雪扫进空隙的可能性。 如果在某些区域比如襟翼滑轨和操纵面空隙中存在积冰,可能有必要从机翼后缘往前喷洒。同时,在某些天气条件,或者停机坪状况下,也是有必要从机翼后缘开始喷洒。 机翼可放出的操纵面(比如,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在登机口处或者过夜时应收回,以避免积累霜、雪、或者冰。操纵面在要求除冰和防冰的天气情况下放出后,应该进行目视检查,以保证操纵面,轨道,铰链,密封处,和作动器在收回前不受任何污染。襟翼和缝翼在除冰时收回不会吸收防冰液的保护薄膜层,在降水或者结霜的情况下可能会结冰。最恰当的缝翼和襟翼管理程序可咨询飞机制造商来确定。 操纵面空隙和缺口密封处必须进行检查以保证干净以及合适的排水。如果操纵面结合处确实收集有污染物,必须将其清除,防止密封处冻结以及阻碍操纵面的移动。 机身除冰和防冰必须从上到下。人工清洁机身上部而不是喷洒,要求人员在除冰时谨慎不要损坏伸出的设备(比如,天线)。首先用加热的防冰液喷洒上部分,这允许液体往下流,对机身侧边进行加温,并清除污染物。这应用在对飞机的窗户和风挡的除冰上也是有效的,因为直接喷洒在这些表面上会导致热量冲击,从而导致窗户破裂或出现裂纹。 对于中心线安装在后方和发动机安装在机身的飞机来说,对机身上方的除冰尤其重要。冰或者雪进入到发动机可能导致压缩机失速或者对发动机造成损坏。 飞机雷达罩或者机头必须进行除冰,防止起飞过程中积雪或者积冰投射到机组的视野范围内。这个区域同时包括了导航和引导设备;因此必须保证其没有累积物以保证这些传感器的恰当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