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9 10:56来源: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作者:民航翻译 点击:次
如果离地前没有使用较大的VR,不推荐离地后增速。风切变情况下低高度减小姿态增速会导致严重后果。 5)飞行指引仪 除非装有风切变改出引导系统,否则不要使用速度基准模式的飞行指引仪。 警告:基于速度基准模式的飞行指引仪,在没有风切变改出引导系统参与下,会不顾低于正常飞行轨迹的情况,而引导飞机调整姿态满足目标速度的需求,此举与风切变改出的正确程序相冲突。在风切变改出中,绝不能使用此类飞行指引,若时间允许,PM(非操纵的飞行员)应关闭该类飞行指引仪。 某些飞行指引仪具有俯仰姿态选择模式。选择的姿态在合理的范围内时,此模式应对风切变非常有效。但是,如果不需要使用选择的俯仰姿态,应当忽略指引仪,如果时间允许,PM应关闭飞行指引仪。 起飞预防措施 . 使用最大起飞推力 . 使用最长的合适跑道 . 考虑使用推荐的襟翼设定 . 考虑使用增大抬轮速度 . 不要使用速度基准模式的飞行指引 b)进近预防措施 1)稳定的进近 在有潜在风切变的环境下,最迟1000英尺AGL必须建立稳定进近,以提高风切变的识别能力。 2)推力的管理 减小推力要谨慎。对于空速的突然增加,不要立刻减小推力来稳定空速,飞行员需要谨慎评估速度趋势。如果遭遇到顺风切变,较大的速度及推力对于风切变的改出很有效。如果使用自动油门,制止推力不适当减小。若没有遇到后续的顺风切变,此措施会使进近速度较大,对着陆有所影响。 3)跑道的选择 在满足飞机的侧风及顺风限制的情况下,选择使用最合适的跑道以避免可能会存在风切变的区域。跑道越长,滑跑距离裕度越大,可以将可能的较大地速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精密进近以 及其他下滑道指示设备(比如VASI、PAPI等)能帮助飞行员及时监控飞行轨迹偏差,加强对风切变的识别。 4)着陆襟翼设定 着陆襟翼的设定因机型而异。使用各机型手册推荐的襟翼设定,在风切变的改出中飞机会获得最佳性能。 5)增大进近速度 增大进近速度可以在风切变改出过程中提高爬升性能,降低失速风险。 如果可用着陆距离足够,进近速度最多可以增加20海里/小时。此速度一直要保持到拉平阶段,并且飞机一定要在正常的接地区接地,不要平飘过远。 由于存在各种变化因素,不能确定增加20海里/小时的进近速度对着陆距离会产生多大影响。地速是决定着陆距离的重要因素,所以风的影响很大。在使用了增大速度的技术并且遇到使飞机性能增加的风切变时,如果着陆距离不够,应果断复飞。此外,如果确认风的变化不会导致性能的降低(由于地势或当地独特的条件),就不应使用此技术。 除了进近速度以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停止距离的因素,例如反推、轮胎及刹车状况、道面条件等。在干跑道且无其他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增加20海里/小时的进近速度可以接受。如果存在其他不利因素,应考虑使用最长的合适跑道着陆,以降低可能的风切变对飞行造成的危害。 警告:增加接地速度会增加着陆距离。增加20海里/小时的接地速度会增加25%的着陆距离,在某些情况下会超出刹车能量限制。 6)飞行指引、自动驾驶仪及自动油门 进近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使用飞行指引、自动驾驶仪以及自动油门。这样可以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有更多的精力监控飞行仪表及天气状况。只有在正确地监控下,自动飞行系统(尤其是自动油门)才能发挥优势。如缺乏正确监控,这些系统可能会掩盖风切变,推迟识别。 此外,在阵风或者颠簸条件下,有些自动飞行系统不能很好地工作。当使用自动系统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应考虑断开它们。 进近预防措施 . 不晚于1000英尺AGL建立稳定进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