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7 19:56来源:未知 作者:航空网
胡振江 朋友们、先生们,各位女士、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胡振江。在这欣欣向荣的五月,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大家齐聚北京,齐聚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共商民航发展的大计。我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本场讨论会的主持人,本场讨论会的主题是“如何提升空地联运在城市群新联通中的价值”。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请上本次讨论会的嘉宾,他们是:
美国航空公司协会国际事务副总裁基斯·格拉茨先生、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先生、巴黎机场集团管理公司执行总经理雅克·福兰先生、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储呈平先生、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交通参赞钱碒女士、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刘武君先生。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各位嘉宾,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通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昔日的天堑已经变成通途。在十天前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海上、天上、陆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中国民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特别是从1996年到2016年近二十年的发展,民航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增长了11倍。
特别是去年我们统计了民航总运输的周转量,在全国所有旅客运输周转量当中占有了27%;而铁路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总运输量增加了4倍,运输中转量在全年全年占有40%。从民航的特点来看,民航运输更加灵活、效率较高,但是受天气、管制、航班调配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和铁路相比相对较低。而铁路的日常运行一般不受气象条件限制,规律性较强、稳定性较好,但是需要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定的基础。
交通联运,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城际铁路、机场、专线等各种类型,能够发挥民航与高铁在远程与中短途运输、国际与国内运输上各自的优势,使二者在区位、速度、客源上形成互补,将空中交通和地面交通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空地一体化交通网络,符合互联网时代互联互通的发展规律,势必助力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
目前国际上已有很多空铁联运的成功案例。德国慕尼黑机场和法国巴黎机场已经实现了航空公司和铁路车站的代码共享,美国的纽瓦特已经开通了高效的交通网。上海的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通过多种交通对接,对长三角地区迈入空铁联运也奠定了基础。
空铁联运是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开放参与国际空铁联运的运行,深入开展国内外相关政策、规则和标准制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势必有助于区别乃至全球范围的共商共建共享,更好地服务百姓,便捷出行、高效出行和绿色出行。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空铁联运的价值渗透在各个方面,这次讨论会就是探讨空铁联运如何在城市群新联通中的价值。
胡振江:谢谢在座嘉宾的聆听和现场、网络上的提问。时间关系,我希望很多的嘉宾和专家们有更多的探讨,毕竟空铁联运在城市群当中潜在的升值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这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新的话题。我们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毕竟我们中国民航的发展速度和铁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更多的就需要我们如何去协调的问题。
诚如六位嘉宾所言,空铁联运能够支持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化的建设。空铁联运的发展需要有坚固的政策基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政府的政策必须要跟上,这是顶层设计的需求;同时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进行一个很好的论证,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空铁联运更多的价值。
今年2月份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强调要坚持交通运输服务于人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运输服务一体化衔接,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智能水平,推行绿色安全发展模式,加快完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把我们今天所有在座的嘉宾和与会的朋友们所有观点融入到了一体,这是今年2月份刚刚下发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所以后期我们的很多工作,就像各位领导说到的,我们不能“今天提出这些问题,明天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在思路上、意识到更好地推进。习总书记说过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将来从城市群密切联系当中体现的价值,能够让我们的百姓、让我们的人民能够享受到高效出行、绿色出行、舒适出行,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在座的民航人、铁路人和各界朋友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再次感谢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强化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感谢各位朋友、各位听众,本场讨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基斯·格拉茨
非常感谢胡先生,感谢其他的讲演嘉宾,感谢你们邀请我参加2017年的民航发展论坛。过去两天我听了很多的观点,而且胡振江先生也讲到了,今后要实现更高的效益,确实要实现更好的多式联运,尤其是空铁联运。昨天柳芳秘书长也专门讲到了很多新的动向,今后十年亚太地区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确实有必要对此进行讨论,这种增长需要我们提升各种不同模式运输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