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7 19:56来源:未知 作者:航空网
谈到铁路运输,澳大利亚必须要非常小心。从我们自己的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大家都说我们需要高铁,中国高铁速度很高、很方便,澳大利亚还没有任何的高铁,政府也在考虑是不是要建设高铁。政府决定保持澳大利亚东部的一个走廊,但是目前还没有提出在不久的将来投资的规划。因为澳大利亚只是土地拥有者和监管部门的角色。
在租赁过程中,每个机场每五年都必须提出一个总体计划,机场和周围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计划。把人们进行迁移,把城市和城市连接起来,这也是我们政府的基础设施的目标。我们的做法和中国不同,我们的确有着一些铁路的连接,从悉尼能够坐铁路到机场,但是墨尔本没有,但是今年政府准备拿出3300万澳元建设从墨尔本到机场的铁路;我们用很多的汽车和火车,但是不见得直接从城市能够去到机场。
政府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这些必须要达到一个量,使我们的项目能够真正获得利润,真正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都非常小心,我们觉得目前可以用其他的交通方式也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也在考虑,在未来做一个调整。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是这样,必须要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的基础设施、公路的基础设施、航空港的基础设施,当然中国的高铁是很棒的,但这不是我们目前重中之重的工作。
刘武君
各位嘉宾上午好,按照会议的要求,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次会议到现在为止多次提到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这个枢纽是长三角城市群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的设施。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有25个城市、1.6亿人口,21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土地面积21.19%,在国家整个版图上是比较小的一块区域,但是生产力水平是比较高的。
这个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向两翼展开,长期以来各种交通方式建设需要有一个平台来整合一个大的交通系统,虹桥机场交通枢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虹桥枢纽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包括高铁、城际铁路、磁悬浮、机场巴士、出租车等等,建设七年,已经基本达到了当初建设的规划目标,作为上海的门户和长三角的客厅,同时也作为上海辐射长三角的一个很重要的商务区,也希望它能够成为长三角的CBD,这些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虹桥交通枢纽的规划包括两条跑道,城市轨道交通有五条线,当时规划建设规模是120万平米,建成以后的处理能力最终能够达到110万人次。其实今年的春节高峰已经达到了110万人次,可能会超出我们设计的容量。去年一年下来,日均达到的80万人次,这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可能已经进入世界前十。
目前从虹桥枢纽运行的情况来看,机场开通了18条日均超过10个航班的空中商务快线,基本上能够做到旅客随叫随到。上海铁路局和东航联合开通了235列带有航班号的空铁通列车,也就是刚才说的代码共享;同时开通了一批城市航站楼和与城市航站楼配套的空巴通,空铁通和空巴通成为长三角虹桥枢纽一个很重要的名片。
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对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交通拥挤。我们能够通过交通枢纽的建设去缓解交通拥挤,就达到了一个基本的目的,虹桥枢纽地区的地铁承担的比例也很大,虹桥机场里面超过40%的旅客是乘坐地铁的;虹桥站有超过60%的旅客是用地铁的,这一点对于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福音。虹桥机场在虹桥枢纽建成以后,总体的交通压力是减轻了的。
虹桥枢纽通过空地联运,空巴通、空铁通等等,把整个长三角区域都纳入上海的一日交通圈,使得上海市民在一个小时之内能够达到两场,并且通过两场的枢纽建设,使旅客在空、铁、公路等各种交通设施之间的换乘。
胡振江:我还想问一下上海机场集团的刘总工程师,中国民航发展到今天,虹桥机场可以说作为空铁联运的一个典范,在前期的规划、设计,包括建设、运营过程中,在空铁联运方面有那些经验或者不足?
刘武君: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展开来说有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把这么多交通方式组合在一起,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也比较困难的。因为虹桥枢纽是十年前建设的,那个时候大交通部还没有,困难不可想象,很多人都不敢画设计图,因为画了也是做不出来的。
这么多年建设运营下来,我个人还是有比较多的想法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枢纽建设的核心是一体化,我们要下大力气去把这个枢纽的一体化做好。设施本身要一体化,还有政策、法规、运营管理、投资运营、融资模式和公司治理,以及包括公安等等相关体系的整合,这个一体化是一个长远要解决的课题。
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现在方方面面的改革,铁路设计综合甲级单位能够做民航机场了,这样一来会解决法规上的很多障碍,其实我们的法规有非常多的障碍,我们看到那些最最简单的引导标示牌法规也是不一样的,设计人员无从着手。
还有一个一体化,就是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是非常核心和关键的,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空铁联运,没有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非常困难,几乎是做不成的。反过来说,我们只要有了这个一体化,很多技术能够克服我们过去传统的障碍,比如说联运要一票通,现在大家都没有票,我们的票就是身份证,这个时候我们信息系统就彻底地跨过这个障碍,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在上海,上飞机是用身份证的,上海铁路局用身份证上火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过去非常头痛的问题通过技术平台也能够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