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戴浩:无人机系统的指挥控制

时间:2018-11-20 20:19来源:无人机 作者:中国航空

 

机器人战争与后援行动

 

冷战时代的无人侦察机。早期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称为遥控飞行器(Remotely Piloted Vehicle,RPV)。在冷战时期无人机常常受到冷落,因时效性低(光学侦察,像片事后处理)、可靠性差(在越南战争期间,“萤火虫”无人机的坠毁率达16%),加之绝大部分无人机的使用涉密,民众很少了解它们相对成功的表现。总之,因缺乏特别成功的案例,无人机没有引起军界的重视,有时甚至把无人机用作靶机、诱饵,消耗敌人的弹药。例如,1982年,以色列在对叙利亚贝卡谷地实施军事打击之前,先用侦察无人机搜集叙利亚防空雷达的电子频率,然后再派出一批无人机飞往该地区上空,吸引叙军发射导弹拦截。当叙军重新装弹时,以军战机突然发动了真正的空袭,一举摧毁了叙军的防空体系。

以色列在战场上使用无人侦查机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多次击落美“火蜂”(Firebee)高空无人侦察机。后来,美军决定研制新型的“天鹰”无人机。但美军方对“天鹰”计划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致使搭载的任务系统越来越多,传回的图像越来越差,最终导致计划夭折。

反恐战争中的察打一体机。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后,无人机逐渐在美军打开了局面,每年以300%的速度增长。美陆军和空军无人机全年飞行时间分别超过30、25万小时。“9·11事件”之后,美军在一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中不具优势,面对频繁的自杀式爆炸,察打一体无人机被视为解决非对称作战的非对称手段。例如,2008年,在阿富汗的20个高价值目标中,有11个死于无人机的轰炸。但暴恐分子认为:他们无需打败美军,仅需比美军坚持得更久些,美军就会难以自拔,诚如美军驻阿富汗部队的前指挥官戴维·巴诺中将所言:“美国有时间表,而他们有时间”。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戴浩:无人机系统的指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