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戴浩:无人机系统的指挥控制

时间:2018-11-20 20:19来源:无人机 作者:中国航空

“空中之眼”提供了不间断的监视

无人机参战还能产生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 海湾战争中,一群伊拉克士兵看到一架“先锋” 无人机在头顶上盘旋,但在茫茫沙漠中无处躲避, 为了不坐等自己被 900 公斤重的炸弹炸碎,他们 朝无人机挥舞白色的床单和短袖背心。这是有史 以来首次发生的真人向无人机投降的案例。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士兵向无人机投降

遥控战争中引发的问题。要不要携带致命性 的杀伤武器?要不要给无人系统自主权?如果将人置于控制圈之外,则只能充分信任机器所确定 的打击目标,但计算机也有判断失误导致误伤友 军、平民的事件。敌我识别技术在这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人主张无人机的非杀伤性很重要(代之声波、激光、化学物质等非致命性武器),“你可以命令系统制服目标,剩下的事情交给武装人员,而不是将目标全部杀死,后事交给上帝处理”。

在有些条件下,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人机功能如何合理分配?人有很强的综合判断处理能力,但人的记忆能力和反应速度是有限的,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取决于自身的技能和环境的影响,比如通信中断或受干扰,或需要同时操纵多架无人机,或战机稍纵即逝。2000年,“捕食者”发现,有一车队驶入在坎大哈附近本·拉登的农场,并有一身穿白色长袍的高个男子,经对屏幕图像的仔细辨识,分析人员认定正是本·拉登本人,紧急请求调动舰载导弹对目标实施打击。但国家安全委员会却坚持要求中情局做出预判:未来6小时内本·拉登是否仍将滞留在原地?因为这是完成导弹批复程序和完成导弹发射所需的最短时间。这无疑是中情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人系统的自主性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是否要转换人在控制圈中的角色?即转换为监督者。当然机器也会出错,但错误的机理、解决 的办法与人为错误有所不同。未来的战争或许 是人机混合编组,二者既要能相互沟通,又要相互信任。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戴浩:无人机系统的指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