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国内航司频繁发债融资 三大航为长期“过冬”做准备

时间:2020-04-16 20:13来源:财联社 作者:中国航空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丹昱)讯,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令航司资金链进一步承压。4月14日,中国国航(601111.SH)对外宣布拟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公司债,至此,国内三大航司均公布了相关发债计划。

    民航评论员林志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疫情对航司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散,三大航司已经在为长期“过冬”做准备。

    疫情下航司资金承压

    一月下旬以来,东航、南航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发债融资近300亿元。其中,东航集团、东航股份在一个月内发行170亿元超短融债券,创下民航圈同期限1.7%的最低利率,并包含1期20亿元疫情防控债;南航则通过母集团和上市公司连发9期债券融资124亿元。两家航司均表示,融资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以及在防控疫情期间补充营运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国航发债,在规模上远小于东航和南航,与其近年来业绩较好有关。数据显示,国航、东航、南航在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361.07亿元、1208.60亿元及1543.22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09亿元、31.95亿元及26.51亿元;截至2019年底,三家航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5%、75.1%及74.9%。

    “国航在航权时刻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国际航班,负债一直在三大航中最低。”林志杰认为,像川航、厦航等地方航空发债融资的频率稍高,东航、南航都在近年进行了国企改革,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资金应该比较充足。

    据了解,国航及其母公司中航集团最近一次发债是在2016年,发债频率低于其他航司。2019年年报显示,国航账面资金超过90亿元。但某民航业内人士测算,中小型航司的日支出成本超过1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以国航的体量,账面资金不足以支撑太久,“国航此次发债规模较小,疫情影响周期具有不确定性,航空业亏损还没有出现收窄迹象,不排除短期内继续融资的可能。”

    4月15日,民航局消息称,全行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经营造成较大冲击,一季度全行业累计亏损398.2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达336.2亿元。而业内预计,亏损态势仍将至少持续一到两个季度。

    同时,国内各大航司工作人员收入明显受飞行时长锐减影响,不少空乘人员月工资仅3-4千元。国航此前发布了相关补贴政策,明确空勤生产人员在正常飞行出差补助基础上,发放月度特殊空勤待遇。其中,湖北分公司按本人技术资格标准计发26小时飞行出差补贴;其他单位计发20小时飞行出差补贴。但国航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尚未收到相关补贴。

    “飞机维护、人力成本较高,国航发债亦是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准备。目前来看,二季度航企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各大航司为保现金流,除发债融资外,还需依靠政策支持。”林志杰说。

    此前,民航局已经宣布免征航空公司应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根据国航年报数据,该政策每月减轻企业负担超过6亿元。民航局发言人在4月15日的发布会上还明确对外表示,将深入分析疫情对民航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做好政策的供给和储备。

    短期内行业“拐点”难现

    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出现好转,但航司客座率并未恢复,多数国际航线处于停航状态。

    招银证券在今年4月的研报中指出,国内航线缓慢恢复,但国际航线惨淡。自2020年2月中以来,国内运力按周增加,但预计运力的恢复将会缓慢,因民航局实施流量控制及需求需要时间修复。而由于感染病例的情况恶化,国际航线预计在3月触底并保持低位,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该公司还大幅下调了中国国航的盈利预测,预计其2020年将亏损10亿元。

    “疫情爆发前,中国国航在国际航班航权时刻方面有较大优势,但疫情期间每家航司至任一国家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条航线每周班次不超1班,优势也就不复存在。目前的情况是,国际航线进港航班客座率较高,而出港订座率很差,国航的压力还会持续。”民航专家綦琦告诉财联社记者。

    虽然目前民航局正在积极扶持航司恢复运营,但在林志杰看来,恢复运营对业绩的利好并不明显。他认为,“2月份民航运力不到去年同期的20%,3月回升至30%左右,4月进一步回升至40%,但目前航班都不赚钱,恢复了对效益的贡献也有限。尤其是境外关联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有不小的传播风险,预计民航市场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三大航具有央企背景,信用评级较高,发债难度不大,主要是各地方航司融资难度较大。“海航由于出现多次债券违约,已经很难发债融资,只能依靠出售现有资产补充现金流。”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国内航司频繁发债融资 三大航为长期“过冬”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