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智能大交通时代,航班管家的坚守与蜕变

时间:2019-10-12 22:00来源:钛媒体APP 作者:中国航空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国庞大的出行市场仍在稳定增长。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国庆七天全国共运送旅客1280万人次,同比增长5.1%;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自9月28日至10月7日共10天,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8亿人次,同比增长5.4%。同样,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热情充分释放。文化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

数字背后是我国出行市场的基本盘:天量的绝对值、稳定的增长,且上限极高。这也难怪,出行市场一直是巨头博弈和资本热衷角逐的战场。特别是在城市高频近距离出行领域,打车、单车的赛道上至今酣战不止。融资、扩张、亏损、合并、收缩的戏码轮番上演之余,人们近距离、乃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方式被彻底改变,城市交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

相比之下,以飞机、铁路为主的中长途出行因其特殊性,尚未诞生百亿美金级的互联网出行服务类平台。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互联网玩家找到切口,技术和服务带来的变革同样影响着每一个人。

2009年,航班管家从航班动态信息查询工具入手,打破信息孤岛切入大出行市场。而后这家稳扎稳打的公司接连在火车、接驳专车等关键行业落子,2013年推出高铁管家、2015年推出伙力专车,持续在大出行市场的布局。数字化、智能化交通时代,沉淀了数据和算法的航班管家,在中长途出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

智能交通的一切要从数据说起,民航业是最早应用数据的行业。但早期仅限于飞行器管理、B2B分销交易,并未渗透到C端产生指导消费者出行的效果。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旅客需求的不断提升,准点率和航班动态的要求开始显现。特别是每年6-8月全国雷雨季来临,大面积延误是投诉的重灾区,因等待焦虑导致的冲突屡见不鲜。

 

就像公路堵车消磨人们耐心的同时,造成不可想象的巨大经济损失。航旅的延误不仅停留在体验层面,真金白银的损失也至少百亿元级别。2013年民生证券曾经作过航旅延误方面的研究,其发布的《宏观研究参考》显示,低延误情境下2013年延误损失为439亿元,高延误情境下约为878亿元。若考虑间接成本,保守估计经济损失也在千亿元以上。

尽管延误原因的主次还有争论,基于数据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得到行业上下的认同,并且已有成功案例。2018年,A-CDM(机场协同决策)平台在全国机场陆续应用,以实现航司、机场、空管等部门之间信息及时有效共享,提升航班正常率。中国民航局《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0.13%,同比提升将近10个百分点,这一系统应用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5G和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落地之后,万物互联带来的场站、客流,以及服务设施等在内的超大规模数据实时互联互通,能够帮助航司有效提升正常率和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放到宏观社会治理范畴,航旅只是出行市场中的“小池塘”。不少专家曾表示,中国社会总物流费用占GDP达16%,而这个数据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占比只有10%—15%。如果算上大众出行,涉及到的成本只会更高。这一问题背后有基础设施和宏观政策的因素,但更多是互联互通匮乏与缺失所带来的浪费。

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周期,民航、铁路、公路、水路,大交通协同互联迎来发展恰当时机。考虑到政策制约、协调机制,第三方平台的价值更加突显。市场上相关概念热度上升,这也刺激相关企业进入。

智能大交通时代,航班管家的坚守与蜕变 | 品牌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智能大交通时代,航班管家的坚守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