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5 17:14来源:物流之道 作者:中国航空
4.提升货运专业能力和效率。建设温控物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基地等,完善货运服务设施保障体系,提升冷链物流、航空快件、生产物流、活体动物、危险品、超规货物等货物专业化水平。配套设置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和检验检疫集中检查区。探索货运设施特许经营发展模式,引入国内外航空货运处理专业力量。参照香港、上海等先进货运枢纽机场,实施高标准对标管理,提高机场货运处理效率。建立机场航空邮件快件“绿色”通道,提供快速通关、安检、配载、装卸和交接服务。建设以郑州机场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创新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数据标准”,实现海关等部门嵌入式监管。与卢森堡、洛杉矶等机场开展战略联盟合作,强化货运航线互连,推进物流信息共享。 (四)提升客运服务能力 1.优化完善航线网络布局。以服务本地市场需求为主,打造以国内中远程和国际区域航线为主的客运网络体系。持续加密通达国内千万级以上机场的中远程航线频次,打造国内快线服务网络,积极拓展成渝、云贵、海南等旅游航线。以首都和经济中心城市为重点打造国际区域快线网络,构建广通达、高频次的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航线网络。强化与国内其他航空枢纽远程航线航班的中转和联运,结合航空市场需求适时开辟连接欧美主要城市的洲际航线。优化支线航空网络布局,加强与省内及周边支线机场的协同发展。 2.鼓励多样化航空公司运营。构建网络型航空公司与低成本航空公司协同发展、差异化服务的航空公司体系。强化与南方航空等基地公司战略协作,支撑郑州机场国内干线和国际航线网络建设。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引进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设立运营基地。发展低成本航空,推进航空服务多元化,培育壮大西部航空等本土低成本航空公司,创新远程低成本等航空服务。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建立运营基地,促进市场竞争。完善保障设施,发展公务航空。 3.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建设“人文机场”。依托高铁、城际铁路,打造覆盖中原城市群的空铁联运服务产品。持续提升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完善航班延误信息播报和处置机制。着力提升机场运行品质,完善机场服务设施,优化进出港流程和乘机环境,在交通换乘、飞机滑行、步行距离、首件行李到达等指标上提供人本化服务。加强大数据应用,搭建旅客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旅客航空提供“出行即服务”的全链条服务。 (五)强化机场运行管理 1.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强化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功能,优化航班保障资源配置,完善机场运行协同机制。以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建设为核心,推进机场运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机场运行和决策支持体系。统筹推进机场多跑道运行、地面便捷滑行和低能见度运行等模式研究和实施,实现机场高效运行。加强机场站坪、货站、航站楼等自动化、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应用,提高运行服务效率。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场运行和服务流程的高度整合,提高机场管理效能,创新服务产品和运营模式,建设“智慧机场”。 2.强化机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结合航空货运特点,制定符合郑州机场运行实际的安全规章和标准。加强新技术应用,实现机场II、III类运行,建设跑道异物监测系统,提升地面滑行道系统和机坪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完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航空运输安全绩效管理。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强化货运危险品管理。倡导“工匠精神”,强化“三基”建设。完善机场应急预案,深化“平安机场”建设,加强实训,提升突发事件和航班大面积延误的处置能力。 3.建设绿色机场。按照绿色机场标准要求建设机场,集约使用土地资源。优化机场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机场能耗中的占比。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升机场固体废弃物、污水、化学制剂等处理能力。加强机场噪声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周边土地使用,妥善处置噪声敏感区项目。优化机场飞行程序和跑道运行模式,起降航线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减少临近居民区跑道的夜间起降架次。 (六)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1.构建高效货运交通系统。以机场周边高速公路网为基础,结合航空港实验区规划,在机场东侧和北侧规划新建高等级快速通道,强化机场对外通道能力。建设机场南、北货运区直通高速公路的货运专用快速通道,配套建设调蓄停车区和智慧交通引导系统,实现“客货分离、进出分离、单向循环、集疏高效”。建设机场陆侧、空侧货运专用快速通道,畅通机场地面货运组织内外双循环。研究空侧西、南、北货运区地下货运捷运系统和地面货物道路系统。配套建设南货运区空铁联运货站,引入货运铁路并接入郑州铁路枢纽。研究制定郑州机场货运地面交通网络建设及运输组织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