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数据解析 | 发挥民航中小机场作用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7-27 11:44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中国航空


  其次,中小机场要更加适应我国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发展更加协调、差异加快缩小、创新日益凸显、城乡更加同步等特点。中小机场要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中,搭平台、做支撑、增动能。一是要为加快产业要素集聚搭建平台。机场能引发更多的高端要素聚集,形成临空经济形态。要重视中小机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依托中小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日照机场就是以机场为平台集聚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个范例。它确立了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位一体"发展定位和"1+N"通航发展新模式,趟出了一条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目前,已有5所航校、57架通航飞机开展飞行训练,通用航空飞行连续3年保持1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山东省主要通航训练基地,正在创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划设107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开发区,这将助力日照成为航空产业链聚集高地。二是要为优化地区产业空间布局提供支撑。区域经济产业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或区域竞争力。今年年初,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唱好"双城记"的核心就是要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目前,民航局已经计划在打造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成渝机场群"(成渝机场群的9个机场中有6个中小机场,分别为:宜宾、泸州、南充、达州、黔江、万州),将通过提升枢纽机场核心地位、增强中小机场带动作用,大幅增加区域机场体系的整体容量,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三是要为地区产业链畅通提供动能。研究表明,区域支柱产业只有形成有效产业链,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小机场在区域产业链中,不仅有培育产业链之责,更有畅通产业链之为。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450个左右,比"十三五"末将增加近200个,这些新增的机场大多是中小机场,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中小机场的建成通航,不仅会打通地区对外交通的通道、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畅通上下游产业链,而且还能让更多老少边穷地区人民享受到基本航空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再次,中小机场要更加适应我国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这也对中小机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中小机场在与其他交通形式的合作上要更加主动。区域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协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中小机场作为区域经济高速运行的重要通道,要打破思维定势,推进跨界合作,主动争取各方支持,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作,积极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潮流。其二,中小机场在与其他交通形式的建设上要更加共享。国家发改委曾经发布《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民用运输机场应尽可能连接城际铁路或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并同站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中小机场应在与公交、的士、私家车、网约车等交通形式互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施共享、信息共享、标准共享。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中小机场,都应为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做好预留。其三,中小机场特别是军民合用机场在发展上要更加融合。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目前,民航局秉承"三坚持、一促进、一带动"的工作思路,以军民合用机场为重点,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统、融、新、深"四个字上下功夫,加强谋划,努力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机场战略体系;统一运行标准,不断提升军民航机场运行保障能力;融合保障力量,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双向拉动作用;提升融合深度,进一步完善军民航机场融合发展体系;推广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军民合用机场安全发展的贡献率;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军民合用机场安全发展活力。

  第三、要更好地履行行业、地方和中小机场责任,协调推进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发挥行业政府的引导责任。民航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重在加强规划,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着力统筹规划。规划是发展的牛鼻子。要抓紧制定"十四五"机场规划,针对目前我国机场分布东密西疏的特点,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实际,积极完善中西部中小机场布局规划,加快中西部中小机场建设步伐,补强机场建设短板,力争在短时间内尽快缩小东西部机场数量上的差距,努力提高中小机场通达性。二是着力加强政策供给。民航局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包括中小机场在内的建设和发展政策措施,在即将出台的《运输机场建设管理规定》中,又在取消机场选址向管理局上报环节等十个方面做出了修订,进一步简化建设流程。民航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为中小机场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利政策环境。三是着力加大投资力度。民航局现在每年对中小机场的补贴达14亿左右,同时,我们对每一个中小机场建设都有配套资金。为提高民航资金安排精准度,今年4月,财政部、民航局根据民航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联合印发了《关于修订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中小机场,特别是深度贫困、边疆边境、少数民族、革命老区中小机场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责任。机场属地化改革后,地方政府是机场的管理者、投资者、所有者,工作重点应放在战略引领、改革创新、加强投入上。一是要把中小机场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地方政府要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系统评估区域经济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考虑机场建设发展与所在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借助科研机构和智库力量,深入研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规划的有效衔接,适度超前规划机场规模容量,统筹考虑空管、航空油料设施建设,同时做好区域航线网络规划,优化航线布局和进离场程序。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机场设施建设。二是要凸出公益性属性改革方向。《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明确了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机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产品,而是多重价值和多重功能的复合体。因此,机场首先要强调公益性,然后才考虑经济性。。比如早已投入使用的西藏阿里机场、青海玉树机场,以及正在建设的西藏定日、普兰、隆子三个机场和新疆于田机场等,在国家战略、对外开放、应急救援、国防安全以及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机场净空保护,坚决杜绝新增物体突破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事件发生。三是要改革完善中小机场经营、管理和考核方式。目前,我国中小机场一直面临亏损窘境,约70%均处于运营亏损的状态。作为地方政府,不能简单以经济效益考量中小机场建设投资和运营亏损等问题,而是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看待中小机场,改变对中小机场考核方式,加大安全保障资源、服务质量、航延处理能力指标权重,降低财务指标权重。要按照属地化、集团化、市场化的原则,把中小机场纳入区域机场集团或省级机场集团管理范围,为中小机场新的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当前,地方政府尤其要加强对中小机场的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增强航空公司复飞积极性,减少运营亏损,缓解运营压力,保持机场人员队伍稳定。

  再次,要发挥中小机场的主体责任。目前,民航局一直在推进"四型机场"建设工作,就是要把包括中小机场在内的我国机场都努力建设成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机场。其中,"平安"是基本要求,"绿色"是基本特征,"智慧"是基本品质, "人文"是基本功能。"四型机场"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小机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要建设更加可靠的安全体系。要加强"三基"建设和"三个敬畏"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SMS),强化安全监管和协调运行,严控风险隐患,有效提升中小机场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二要打造更加生态环保的绿色文明。要把将绿色建设理念贯穿机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环节,提升飞行区能源使用效率,加强航站楼节能管理工作,推进民航地面车辆"油改电"工作,不断提升机场污染防治工作能力。三要提升科技支撑的运行效率。当前我们正在推动RFID行李管理系统,各单位要在中小机场大力推广自助值机、人脸识别、一证通关、自助行李托运、指纹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为导向,实现改进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与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效率。四要开发更加符合旅客出行需求的服务功能。要践行真情服务理念,落实民航局服务承诺措施,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着重提升旅客最为关注的航班正常率,关爱特殊旅客出行,为旅客提供特色服务体验。要关注疫情催生的新模式,借鉴"随心飞"等理念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非航经济,培育临空经济,实现由经营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数据解析 | 发挥民航中小机场作用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