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飞行模拟器发展历程

时间:2020-05-10 12:42来源:飞行邦 作者:中国航空

 

  1、一战时期机械训练器

  航空业发展之初,对于美国莱特兄弟、巴西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法国路易·布莱里奥等航空先驱来说,摸索飞行规律和操纵方法举步维艰。在前无古人的条件下,他们通常要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简陋的机器,在地面滑跑中尝试着跳跃离地,通过不断延长跳跃的距离,直到可以在空中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状态。

  早期的数据统计表明,90%的飞行事故都是因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必须要让初学者在更为安全的地面环境下掌握到足够的操作技术后才能单飞。

  于是有人利用气球或吊架把无动力的滑翔机悬吊起来,在迎风状态下控制翼面保持平衡体验飞行的感觉。

  1910年前后,在英国和意大利开始出现了固定在地面上的飞行训练器具,其中一种被称为“桑德斯教师”,是英国军官阿诺德·桑德斯(Arnold Sanders)把自己设计的飞机机身通过万向支架安装在地面基座上。当有风吹来时,机身随之转动,机上人员操纵升降舵和方向舵等活动部件,就可以获得与真实飞行中相似的气动反应。不过如果没有足够强劲稳定的风力,这些“飞机”就只能成为静止的摆设。

  为了摆脱对自然风的依赖,法国安托瓦内特(Antoinett)公司研制出一种靠人力作用的训练器,在1909年与法国陆军合作成立了一所飞行学校,为军方培养飞行员来驾驶他们制造的单翼机。安托瓦内特的训练器由两个剖开的空木桶上下叠成,内部是活动的万向节,外部再装上支架和杠杆,两个教员通过杠杆上下左右地晃动支架以模拟气流的作用,坐在桶身上方的学员就要相应转动两边的操纵轮来克服外力的干扰,用脚控制“舵面”来调整方向,而前头竖起的T型杆则是学员保持水平位置的参照物。这个“桶式训练器”勉强算得上是第一种专门设计的飞行模拟器了,但它不能对学员动作产生准确的反应,因此没有被广泛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飞机很快被投入战场,对飞行人员的需求也迅速膨胀起来,成批地培养合格的军事飞行员亟待解决。许多辅助设备被发明出来测试和淘汰掉那些被认为在生理和心理上不符合飞行要求的人员,并强化合格者的身体素质。比如让蒙着眼睛的受试者坐在摇晃倾斜的机身内,用电子仪器记录他们的反应时间,还有可做三轴旋转和垂直运动的定向感觉模拟器等。由于航空医学理论也刚刚起步,通过这些设备得出的结果并不可靠。

  在飞行模拟训练方面同样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多将现有装备加以临时改装。法国曾利用截短了机翼的“布莱里奥”单翼机在地面训练飞行员,以每小时60多千米的速度进行蛙跳式滑跑和起降,被戏称为“企鹅”机,可谓“想学会飞,先学会跑”。然而当时飞机的种类和型号繁多,每一种机型都有自己的特性,更增加了训练的复杂度。虽然还有用双座教练机进行带飞的程序,但由于飞机的可靠性较差,缺乏安全措施,训练手段也不够完善,导致在一战期间死于飞行训练中的人员比在空中作战行动中阵亡的还要多。除了驾机技术外,各国还普遍使用地面器械训练飞行人员的其它技能,如在活动的机枪座内射击固定或移动的标靶,在悬空的座舱下架设传送带,铺上按比例缩小的地形图,让乘员在相对运动的状态下学习寻找导航地标,或是把握对准目标投下炸弹的提前量。


  2、二战时期机电式林克机

  上世纪廿年代,一战结束后大量军用飞机被当作剩余物资低价抛售,引发了民间的航空热潮,吸引到许多人去学习飞行。由于飞机的质量和教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飞行中事故率和伤亡率仍居高不下。

  1927年,美国人艾德温·林克Edwin Link用几年时间在考取飞行驾照。为了提高学习飞行的成效,林克结合学飞过程的经验,设计出第一台机械气动式的飞行练习器(由于模拟水平较低,称为飞行练习器),它主要向学员演示操纵机构对模拟飞机姿态的影响,以训练飞行员的协调驾驶能力。

  这台机器的箱式底座内装有多个管风琴的风箱和电动气泵,上面架着粗短的木制机身,并装上短翼和垂尾,使用者坐在敞开的座舱内,通过操纵杆和脚舵可以控制气动阀门,让不同位置的风箱充气膨胀或排气收缩,使机身产生俯仰、倾斜和偏航等变化,另一个电动驱动装置会产生重复和连续的姿态扰动。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行模拟器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