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3 14:21来源:通航在线 作者:中国通航
如何改变现阶段中小机场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如何化解中小机场民航资本外循环的“魔咒”?笔者认为:需要转变思路,以全新模式引导形成支撑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民航资本内循环体系。通过大力发展省域或跨省中小机场之间的通航短途运输网络来提升客货运输量,进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培育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区域资本内循环模式。通航短途运输模式起源于美国,它是专门为了方便偏远地区的村镇、社区、矿山等地居民日常出行和经济往来的航空运输方式,其特点是使用小飞机以定期或不定期航班的方式高频次的往返于飞行距离通常在400公里以内的客源地机场和中小支线机场或部分干线机场。在我国大力发展通航短途运输业务模式,可有效盘活中小机场既有的运输保障资源,为中小机场创造全新增量航空运输市场。此外,为了有效解决中小机场面临航线缺、航班少、成本高、盈利难的难题,笔者建议:中小机场可以联合当地政府,以当地机场为基地新成立或招商引入具有135部资质的通用航司,采用新舟600、空客ATR-42、运12F等螺旋桨飞机执行省内或者跨省域短距离的互飞航线,以点对点的直飞航线代替目前需要在大型运输机场中转的网络结构,借此构建省内或者跨省的通航短途运输网络。
基于未来协同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应该前瞻性地将具备可起降中小型固定翼飞机跑道硬件条件的通用机场一并纳入到中小机场发展规划范畴思考。我国中小机场可以扩展并划分为中小运输机场和大型通航机场两类。统筹解决中小运输机场由于客货运输业务量极为不足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陷入“补贴式”发展和大型通航机场由于建设和运营主体单一而无法接入运输客货运输网络的“单点式”发展的两种“死循环”发展难题。大力发展通航短途运输可充分发挥我国中小运输机场和大型通航机场的基础性交通功能。通航短途运输单次低流量、执行高频次的特征正好同中小型螺旋桨机型的规格、性能相匹配。建立只经营通航短途运输业务、只运营螺旋桨飞机的地方性通用航司,通过差异化战略提供省内或邻近跨省的点对点中小机场直航服务,通过减少中转次数,提高准点率,来吸引短途航空运输市场潜在旅客。着力构建省内1-2个短途航空运输区域枢纽,通过枢纽这个“变压器”实现干线网络这个国家性的“高压电网”与短途航空运输网络这个省域的“低压电网”有效切换,更好地发挥并实现通航短途运输的旅客导流和疏散作用,并最终实现通航短途运输网络与干线网络的高效协同。
因此,通过行业政策创新,大力促进构建省域或跨省中小机场之间的通航短途运输网络,借此来有效升级我国中小机场所在地的民航产业结构,力争早日实现中小机场由单一的机场运营向复合的“通航短途运输+中小机场商业”转型,通过中小机场直接参与航空运输业务和构建航线网络,早日构建起有效实现“专款专用”的中小机场民航区域资本内循环经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