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3 14:21来源:通航在线 作者:中国通航
探究中小机场不可持续发展现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这是资本外循环引发的必然结果。什么是“资本外循环”?在国际经贸维度,跨国资本外循环表现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资本虽然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建厂为当地创造价值,但实质上其在新兴市场开展经济活动创造的增量财富会以数倍于初始资本投入的规模,通过科技、金融、设计等高级产业形态,运用“虹吸效应”最终又回流到了资本输出国家;在国内经贸维度,跨区域和省份的资本外循环表现为我国长期对中西部的大额财政投资,因为投资项目当地尚未形成相关产业布局,无法实现投资留存并形成内循环,实质上形成了同跨国资本外循环类似的情况,增量财富通过注册地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提供的建设、规划、服务等高级产业形态将原本投在中西部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回流到东部。具体在民航领域,资本外循环逻辑呈现为:民航局和省市政府以支线补贴、航线补贴的形式给予了中小机场发展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其目的旨在扶植中小机场及其所在地方发展民航产业。但由于资金直接给予的对象是航空公司,而且绝大多数接收补贴的航空公司主业集中在国内干线运输或国际运输领域,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财务统收统支进而实质上产生了将只针对中西部或中小机场用于发展当地民航产业的资本投入转移支付到了其在大型机场的国内干线和国际航线的业务开拓领域。另外,直接给与中小机场的专项补贴,也会变相通过开航奖励等形式转移支付给航空公司。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资本外循环逻辑是中小机场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症结之所在,必须更加重视研究构建民航区域资本内循环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认为:构建民航区域资本内循环模式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各方主体给予扶植中小机场发展的各类资本投入现有的外部循环效应,最大程度地提升“专款专用”效率。
三、基于通航短途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