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中国空军第一代国产武装直升机-直9武装直升机

时间:2018-04-14 19:26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直-9(中国代号:Z-9,英文:HAMC Z-9/Harbin Z-9)直升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简称:哈飞,代号:122厂)1980年10月正式引进法国SA-365N“海豚”直升机专利、研制生产的双发轻型多用途直升机。

 


直-9直升机,配备适当设备,可用于人员运输、近海支援、空中摄影、海上巡逻、观测鱼群、护林防火、海上石油开采,也可改装为专机型、反坦克型、海上搜索救护型、反潜型、侦察校炮型、通信型等各种军用型 直升机。

直-9于1982年完成了首架装配。1988年起,开始实施中国国产化。1992年1月16日,直-9(直-9A-100)首飞。1992年底直-9中国国产化整机技术鉴定显示国产化率已达72%,并投入批生产。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自行研制直-6、直-7等型直升机因性能落后而下马,当时海军又急需一种性能较先进的中型直升机完成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的配套任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和法国经过协商,从法国引进了“超黄蜂”中型直升机。随后,为满足对轻型直升机的需要,中国又再次引进法国的“海豚”SA365N/N1直升机及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涡轴发动机,并签订了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由法国提供技术开始在国内生产该型直升机,国内代号为直-9 。

 


直-9,是根据1980年7月2日中法两国签订的合同,于1980年10月10日经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引进专利,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代号122厂)生产的一种轻型直升机。

1979年由三机部(即航空工业部)组织的考察组赴美考察了美国贝尔212/412直升机。1980年初,法国航空业界派人来华,要求以他们的“海豚”直升机参加与贝尔直升机的竞争。1980年3月3日,拟生产新型直升机的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向三机部提出报告,认为引进贝尔直升机比较现实,更适应当时该厂的工艺技术水平,能较快实现生产。三机部经过对贝尔212/412直升机与“海豚”SA365N/N1型直升机的全面考察和对比分析,确定技术较先进、性能优良、价格更便宜的法国“海豚”直升机作为引进机种 。

 


1980年8月28日,三机部同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国防工办联合上报了《关于引进法国“海豚”SA365N/N1型直升机制造技术的请示报告》。国务院1980年10月10日正式批准,至此合同生效。12月1日,三机部发文确定“海豚”直升机国内的正式命名为直-9。

“海豚”直升机引进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技术转让;另一部分是购买直升机整机、发动机整机、零部件和原材料共50架份。技术转让费共计5950万法郎,其中包括直升机技术转让费4580万法郎,发动机技术转让费1100万法郎。50架直升机整机和发动机整机、零部件、原材料费2.5385亿法郎。引进总费用为3.1335亿法郎,按当时的总汇率折合为7460万美元 。

 


根据中法两国签订的合同规定,合作生产50架整机分6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一架SA365N型6013号机在法国试飞后分解,于1982年1月29日由法国空运到北京,122厂组织人员在民航101厂组装,2月4日组装完毕。2月6日在北京首都机场进行了首飞表演。1982年6月,第二架6012号机也运到北京,6月10日组装完毕,8月31日试飞。9月21日,两架直-9交付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广州管理局投入使用,用于海上石油服务作业。

第二阶段:法方提供8架份SA365N型机的机体和总装零部件,中方总装试飞。本阶段于1985年6月完成。1982年12月16日,直-9型6031号机(第二阶段第三架)在验收试飞中坠毁于机场东部,机上3人遇难。

第三阶段:法方提供10架份SA365N型机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中方制造驾驶员座舱罩和6个舱门。

第四阶段:法方提供8架份SA365N型机的尾梁、垂尾、侧垂尾、水平安定面及传动系统(不包括主轴和尾传动轴)和部分原材料,其余部分中方制造。本阶段于1987年12月完成。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空军第一代国产武装直升机-直9武装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