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小技改创造大效益——记合肥机场龚俊辉技改小组

时间:2015-12-14 15:12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航空


 

“哗哗……哗哗……”,这是机场自动门开闭的声音,舒缓轻松的节奏往往是旅客抵达机场的第一印象。2015年,合肥机场年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每天上万人进出航站楼,高频率的使用造成自动门故障率很高。据统计,41套自动门的易损件,平均每年更换两次,每次需要410元,成本很高。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合肥机场综保部基建办龚俊辉和他的技改小组接受了这项任务。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摸索,成功研制成了自制配件,不仅省下了每年近17万元的维保费,而且材料费至少可以节约近6万元,性能也比原厂件大幅提高。

“维修没有终点,我们一定要找到替代产品!”

是什么原因让龚俊辉萌生了改造成熟的自动门系统呢?他说了一个故事:2015年6月,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合肥机场航站楼一扇自动门需增装一套防夹人装置,那是一副很简单的红外线发送与接收元件,厂家开口就要2200元一套,而且不容还价。迫于安全考虑,加上自身确实没有能够替代的产品,机场方只得认账,“但我们觉得很窝囊,完全是因为自身无能找不到替代产品造成的。”

更令龚俊辉担心的是,2013年启用的41套自动门售后维保期已经结束,自动门一旦损坏,只能让生产厂家来人维修,但厂家远在北京,如果由他们提供维保,及时性将难以保证,且每年维保费厂家优惠后报价每年还要17万元。“其实自动门损坏除电气部分外,最频繁的就是门体下方的滑轨和止摆器,但这两个配件厂家价格分别是190元、220元,每套门平均一年就要更换两次,关键是维修没有终点啊,这是一笔怎样的费用?!从那时起,我们技改组就开始攻关,发誓一定要找到替代品,绝不能被厂商无休止的牵制。”

“63:410,我们成功了!”

技改小组开始认真研究自动门电气和机械系统。由于航站楼的每一套门都处于使用状态,不可能长时间用于研究试验,因此第一步必须建立一个实验平台。龚俊辉所在部门也积极支持,他们在并不宽敞的部门会议室搭建了一套自动门试验平台。别看一套自动门系统,它是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产品,涉及到强、弱电知识和机械等多方面知识。龚俊辉和他的两位徒弟研究发现,铝合金轨道和用工程塑料制成的止摆器,结构及机械原理并不复杂,材料也较容易找到,滑轨可以用尺寸合适的不锈钢材料直接代替,止摆器就是一块塑料,完全可以自行加工。于是技改组开始实施第二个步骤——自己制作机床生产止摆器!

“我是学电气专业的,正好派上了用场。”说到车床,龚俊辉瘦削的脸马上显得神采奕奕。没有图纸自己设计,没有材料自己寻找,报废的铝制梯支架截裁一段作为车床的底座,废弃的水泵电机成为车床主轴电机,从二手市场买来机床数控驱动电机,单位更换的废弃开关电源外壳制作成控制器电气箱。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组装,花费仅600多元、一个像模像样集车、铣一体的设备终于组装完工。技改组研究发现,自制不锈钢导轨并不需要太多的加工,现成规格的不锈钢条打孔固定即可,成本只要60元,价格不到原厂件的三分之一,并且比原铝合金轨道更加耐磨。止摆器的选材费了不少周折,刚开始他们使用尼龙板,但铣床铣刀高速旋转热量大,转动起来尼龙材料很快就融化,无法深加工。几经试验,最终找到了一种工程塑料,硬度、耐磨及可切削性能完全满足要求,关键是成品价格仅3块钱,不到原厂件价格的七十分之一!

“不停地思考和琢磨,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我觉得上班不能像农民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有所作为,为年轻人做出表率。”刚过不惑之年的龚俊辉说得很诚恳。王才才和范世豪是跟着他一起进行技改研究的两位弟子。据他俩介绍,龚师傅特别喜欢钻研问题,中午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在加班,晚上也经常带着他俩一起加班,但他们并不觉得有多累,反而感觉很幸运,毕竟和师傅一起学到很多机电维修方面的知识。

在技改组摆放自动门实验平台和自制车床的会议室,有一台微型电钻固定在支架上。据龚俊辉介绍,那是他业余时间用于篆刻的电磨机。那段时间,他一直在琢磨如何能让自动门止摆器和滑动的门轴结合的更紧密,门扇滑动的噪音更小一点。有天晚上躺在床上,突然看到眼前的这个工具,瞬间灵机一动,“如果用这个精密度很高的小钻头在止摆器上打个眼,塞进一个金属销,一定能使止摆器与门轴结合的更紧密。”通过多次实验,不仅止摆器和门轴就像是粘在了一起,而且门扇滑动的噪音也降低很多,大大提高了止摆器的使用寿命。

“如果你不停地思考、不停地琢磨,等到时机成熟了,总能在某个看似偶然的时刻找到突破点。”说这话的时候,龚俊辉显得骄傲又自豪。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小技改创造大效益——记合肥机场龚俊辉技改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