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20:46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航空
智慧机场的建设目标永远应该围绕机场场景和业务展开。机场在应用云和中台技术时,需要考虑和权衡以下几点:一是如何构筑适用于机场场景的技术底座。也就是说,要基于机场场景对平台架构进行简化,对相关功能进行适配,形成机场场景下的技术体系。二是基于平台化架构进行应用系统适配。三是考虑整个服务体系中每项服务的颗粒度。不同颗粒度的服务特性不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四是重视整个新架构下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形成新的运维能力,找到新的应急处理手段。五是利用平台为小机场提供解决方案。总之,云和中台并不是闭着眼睛拿过来就能用好的,需要结合机场实际场景进行深度分析和适配,这对机场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 ●北京中兵智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震 “时空一体化”概念是对孤立描述实体时间和空间属性的数据加以关联与计算,从而更为准确、高效地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一系列技术。 民航业是对时空属性非常敏感的行业。在机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很多系统建设都对时空数据有需求。机场场地开阔,有不少可移动资产,比如行李推车以及无动力设施等。如何统一管理这些可移动资产一直都是难题,而建设资产管理系统和资源调配系统需要时空信息的支撑。 在不同系统和不同应用场景下,有些时空数据是可复用的,有些则需要多类型时空数据协作才能实现业务目标。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定位盲区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和数据治理技术对时空数据进行统一规划成为必然。 我们认为,统一管理时空数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单一技术定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以RFID为例,在建设过程中,无动力设施、航空货运都可能应用RFID定位技术。在第一阶段,将机场范围内所有涉及RFID的数据收集在一起,统一打造定位引擎,就能对所有RFID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第二阶段,打通不同技术收集的定位技术和定位数据,建设统一的位置服务平台。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将为第三步实现数字化运营奠定基础。第三阶段,根据不同应用实现协同,对时空数据进行统一的数字化运营,达到优化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机场范围内,对人员、车辆和无动力设施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室内导航赋能商业发展,应急处突以及优化货运流程都需要定位技术的支持。随着定位技术水平以及机场整体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时空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其应用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艺超) |
下一篇:出行“无纸化” 便利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