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3 09:09来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作者:航空
3.记者:我们注意到,工作会之前,民航局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四五”规划,这次工作会主题是 “扎实推进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请问在贯彻好、落实好“十四五”规划方面,民航局有什么考虑? 冯正霖: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实现“十四五”规划绘制的宏伟蓝图,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跳起来摘桃子”,有搏击长空的胆识和不畏艰苦的努力。贯彻好、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关键要理解和把握好“更好地发挥民航战略产业作用、紧扣 ‘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聚焦为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坚持智慧民航建设主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五个方面。 更好地发挥民航战略产业作用,这是民航“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定位。当前,民航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将民航发展和地方诉求结合起来,优化民航产业布局,提升民航产业的战略承载能力,统筹利用好各方优势资源,形成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新局面,才能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 “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这是民航“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民航坚持“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在安全、正常、服务和发展等方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根据“十四五”民航发展阶段性特征,民航局党组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将“十四五”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为“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构建完善三个体系、开拓四个新局面”。我们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工作思路的思想内涵和工作逻辑的基础上,抓住主题主线,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发力点、找准突破口,通过扎实的工作将总体工作思路贯彻到“十四五”发展的全过程。聚焦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这是民航“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进入“十四五”,我国民航已经迈上了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跨越的新征程,这是我国民航业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是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开局,是为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打牢基础的第一个五年。聚焦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我们既要着力巩固好航空运输强国的地位,持续强化运输航空领域各基本特征的成熟度;也要加快补齐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通航产业短板,努力推动通航领域基本特征不断孕育成长、发展壮大;更要提前布局全方位民航强国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民航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牢牢抓住智慧民航建设这条主线,这是民航“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智慧民航建设是影响民航未来发展最为活跃、最有动力的因素,决定着我们“十四五”民航发展质量和多领域民航强国战略进程的高度。在编制“十四五”的过程中,我们将智慧民航作为主线贯穿“十四五”全篇,将全面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作为我们“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的核心战略。抓住了智慧民航建设这条主线,就抓住了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实现了智慧民航建设的预定目标,就能更好地带动实现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这是实现民航“十四五”规划的根本动力。“十四五”期间,民航发展环境难、约束大、目标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只有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加快理念上的转变、机制上的完善、制度上的改进、方法上的优化,构建起更加适应民航强国战略需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高水平地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 4.记者:这两年,民航各单位推进智慧民航建设的主动性空前高涨,今年工作会期间,很多代表们也就“智慧民航建设”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下一步,民航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推动智慧民航建设? 冯正霖:不久前我们召开了智慧民航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总结2021年智慧民航建设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从去年智慧民航建设效果看,我们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为重要核心抓手,智慧民航建设顶层架构日益清晰、机制标准日益完善、场景应用日益丰富,不仅提升了旅客满意度,而且优化了行业运行效率。比如,有的旅客亲身体验机场推出的“一站购票、一证通关、无缝衔接”、全流程刷脸通关、“易安检”服务后,在网上为民航点赞。民航空管“三中心工程”正式投运,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大幅提高,受到民航业内好评。还有深圳、郑州、武汉等机场持续推进运单电子化,正在实施的中国民航智慧监管服务为行业智慧监管和服务提供基础支撑等,都为后续加快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即将印发,意味着智慧民航建设将从顶层设计阶段正式进入到大规模施工阶段。民航业将做好路线图的落地实施,紧紧围绕“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四个重要核心抓手,以实现民航“ 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为目标牵引,整体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加快实现由“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向“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升级跨越。 特别要强调的是,智慧民航建设不是大量新技术应用的简单加法,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运行模式、商业模式和监管模式等一系列深层次变革,必须重视和加强智慧民航建设软科学研究,攻关卡脖子难题,围绕智慧民航建设中业务流程再造、组织机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方法机制改进、数据共享和数据治理等重大问题深化研究,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指引,实现智慧民航建设方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晰、效果更可评价。 持续创新业绩 提振信心勇担当 5.记者: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民航恢复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您在工作会上强调,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信心更为重要。对于2022年民航恢复发展,民航业将如何坚定信心? 冯正霖: 2022年是“十四五”民航发展的关键一年,既关系到民航恢复发展的成色,也关系到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基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疫情下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民航局党组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听取行业内外各方意见,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民航运输生产变化规律进行认真分析,作出了明年民航发展形势“先低后高”的基本判断。在疫情不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下,2022年我国民航业有望走上整体扭亏增盈、恢复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