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民航作家詹东新再推新作《万里云天》 恰是真实深入人心

时间:2021-11-19 13:11来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作者:航空

 


  “运10的悲歌已化作泥土。‘阿娇’成人、C919振翅长空,成为吴光辉、陈勇等新时代航空人祭奠马凤山在天之灵的最好祀礼。为此,国人等了四十年,久等了。”

  翻开纪实文学作品《万里云天》,仅开头第一句,中国民航业饱经风霜的厚重过往便跃然纸上。

  作为浸润民航业数十载的资深“老人”,其作者詹东新不忘初心、不离本行,继代表作《马上起飞》《飞往中国》《晨昏线》后,再次将目光锚定民航一线人物,力求回归现实、回归本真,在新作中代表性地描绘当代中国民航的运行与发展,创新与突破。

  “是他们,湮灭了我疲庸偷懒的奢念”

  詹东新是杭州人,长在钱塘江畔的他,从小挚爱文学。鲁迅的杂文、茅盾的小说、郁达夫的游记、丰子恺的随笔、金庸的虚拟武林江湖文学,都对他产生过深刻影响。正是这种涉猎广博的读书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哺育了詹东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气质。

  考大学时,虽然向往着记者行当,可詹东新纠结再三,还是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声中选择了工科,学习通信导航。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他“改行”加入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的宣传队伍,在看似遥不可及的行业内实现了之前的梦想。他说,自己一直努力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记者,“凭借两条腿,厚着一张脸,采访无数业内外人士,和天上地上的不同人物打交道,并从中汲取养分,让足够的真实撑起精彩纷呈的现实世界”。

  因为爱好写作,詹东新曾连续七年为《中国民航报》的科普专栏撰写文章,每篇千字,隔一至两周出一篇,向读者系统化地科普航空知识,将枯燥的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后来,他将这些发表在专栏的文章收集起来,出了五六本科普文集。

  “慢慢地,我意识到科普不足以反映中国航空人的艰辛和付出,也无法描绘中国航空业发展变迁中遭遇的矛盾和困难。用文学的形式可能更具体、更深入、更形象”。他开始思考,如何以书为载体、人物为切入点,多维度描述中国民航业的沧桑巨变,揭秘民航发展历程中的困难与矛盾,反映民航人的艰辛及付出。

  为此,詹东新耗时多年,采访大量踩在行业浪尖的飞行员、乘务员、管制员、安检员……他被他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在新作《万里云天》的后记里,他将心里活动如实书写:“那是许多被采访者的音容笑貌,那是怀抱“大堆秘密”的航空人渴念的脸色——天上的,地上的,他们特有的脸谱和眼端挂着的笑颜与泪痕湮灭了我疲庸偷懒的奢念。”

  或许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晨昏线》刚刚截稿之时,就义无反顾地握住笔,没日没夜、一气呵成,创作出这本平实却动人的长篇散文《万里云天》。

  为平民作记,勾勒航空天地里的芸芸众生

  《万里云天》书写了上百个人物,有造飞机的工程师,开飞机的飞行员,握话筒的管制员,还有地上的机务员、驱鸟队员、气象预报员等等,多数是素人,是寻常人,“回头能望见的那类人”。要让这些“平民”从“暗处”走上台面,是件极难的事。因此,詹东新并非全景式地大面积铺开,而是尽量芟除不必要的枝蔓,围绕突出事件,摘取个人主要特征,大致勾勒出航空天地里的芸芸众生。

  詹东新多次坦陈自己是一个率真的现实主义者。在这个被手机绑架、人人繁忙的新媒体时代,没有多少人会关心身边的普通人,而他却想为他们发声,找到他们存在的一席之地。虽然就纪实文学而言,为“平民”作记,的确是一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万里云天》从国产支线客机ARJ21(“阿娇”)、大飞机C919艰辛而有趣的创业故事说起。从皓发怆然的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ARJ21总设计师陈勇的谈话经历,到结构强度专家张迎春奔泻不息的激情;从中坚代设计师张淼的“父子兵”传奇,至一线钳工劳模胡双钱的精湛手艺……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扑在国产飞机上呕心沥血,面对失去的三十年,决不服输、奋力追赶。

  如果说一架飞机是拥有着几百号人的江湖,那么一机之长,不但是武艺高超的掌门人,更像是统领整个武林的江湖盟主。书中挑选各方面皆深有特点的优秀中国机长,汲取他们的鲜活语言和经历,演绎出当代航空飞人的故事。黛色的天幕下,并不宽敞的驾驶舱里,时事沧桑变换。50后气息尚存,而不断挤进的80后、90后,正渐渐成为主力。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民航作家詹东新再推新作《万里云天》 恰是真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