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浅谈机场航站楼商业资源布局

时间:2021-04-08 12:54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商业活动是许多机场非航空性收入的重要来源。航空旅客如果能获得良好的购物、餐饮体验,就能拥有高质量的出行感受。对于离港旅客来说,随着机上餐饮服务的减少,机场餐饮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到港旅客来说,对机场商业的需求则更多集中在购买免税商品或礼品方面。

  在进行航站楼规划的初期,就应当对这些进行综合考虑,将不同种类的商业经营业务融入整体规划中,包括零售及餐饮的产品种类、商业租赁空间、各类服务信息标识的融合。此外,应当根据主要旅客流程,确定经营业务的集聚程度。

  影响商业资源布局的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较大,商业经营的业务种类也应当因地制宜。因此,建议机场所有者和运营方在规划设计的早期阶段,能够与设计咨询团队合作,合理规划特许经营项目,以获得更高收益。

  旅客焦虑曲线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近年来,由于安检要求日趋严格,航空旅客大幅增长,乘坐飞机逐渐成为压力较大的出行方式。旅客的焦虑程度随着从家前往机场这一过程而逐渐增加。而当旅客进入隔离区后,其焦虑情绪会逐渐缓解,也就有精力关注到额外的服务内容。在航站楼规划时,这些因素都应当加以考虑。

  商业面积总体配置标准

  机场商业的整体规模可根据航站楼构型、业务组合不同灵活安排,采用以下三个标准衡量商业配置:

  第一,基于航站楼面积配置。通用的航站楼商业面积配置标准为,商业面积占航站楼使用面积的8%~15%。对于部分大型机场而言,这一比例可以提高到20%。在配置整体商业面积时,不同商业类型的结构比例也十分重要。

  第二,基于年度总旅客量配置。在规划初期,可根据旅客量配置所需的商业资源,同时,未来旅客的增长量也应当纳入考量范围。良好的航站楼规划可以分阶段配置商业资源,并随着旅客量的逐步增加调整资源容量。航站楼可以先在商业区附近配置一些非必要的功能区域,在市场需求增长时,移除这些非必要区域,用于配置预期增长的商业类型;也可以提前规划好相应区域,在必要时新增楼体面积,补充商业资源。通常情况下,每百万出港旅客配置的商业面积为800平方米~1500平方米。

  第三,基于高峰小时旅客量配置。基于高峰小时的旅客量来配置商业资源,需要结合航站楼的类型、旅客平均停留时间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整体配置方式按60%的高峰小时旅客量配置零售区域,标准为每人4.8平方米;按40%的高峰小时旅客量配置餐饮区域,标准为每人3.6平方米。

  商业面积典型配置结构

  基于对旅客消费习惯的研究,可以简单预测各类商业类型的配置标准,从以往在机场进行的多次旅客调研中发现,对旅客来说,商业类型的多样化和选择的广泛性是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说,典型配置比例如下:

  在进行商业布局时,也应当考虑需要限制销售的部分商品。例如,出于安全考虑,剪刀、铅笔刀不应在航站楼空侧区域销售。在租赁时,就应当规范业主的销售物品,遵照I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ACI(国际机场理事会)、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以及机场安全监管当局的相关规范。(通讯员缪伟、陈琛)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浅谈机场航站楼商业资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