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东南惊鸿: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故事

时间:2021-02-02 14:34来源:帧察点 作者:中国航空


 



▲时代背景导致的决策连续性差,前后决策者对飞机指导思想和技战术指标认识不一致的问题,是“本朝的官不认前朝的剑”的根本原因;以歼-12(哪怕是原型机状态)作为训练用机,对于志在用歼-12取代歼-6的320厂,特别是陆孝彭总师来说也难以接受

  前面提过,在决定继续改进歼-12之前,320厂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当尽早在现有原型机基础上定型投产,而这也确实与空军这一时期的想法不谋而合。首先,空军部分领导认为当时的歼-12并不适合作为一线战斗机使用,如《空司装备部二十年(1978-1998)》中,就称歼-12“性能差、且存在航程短的致命弱点”。另外,此时我军歼-5的机龄已经开始超过20年,米格-15比斯就更长了,由歼-12作为它们的换代机,从性能上看是完全足够的。


 



▲从歼-6持续生产到80年代中期并服役到21世纪初来看,70年代末的空军也并没有“一刀两断”的决心,彻底进入歼-7/8时代——如果持续生产到80年代中期的是歼-12,别的不论,好歹后期维持费用还便宜点

  但空军也并不是谁都不喜欢歼-12,根据三机部与空军的协调,1977年之后歼-12的试飞工作由时任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开国大校吴元任领导。这位当年在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直上“九九高练”的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老八路”,就对轻小灵活的歼-12非常喜爱;为了加快试飞进度,他还从空军樟树基地抽调了飞行员杨仁生前往320厂,与徐少臣、李金顶等人组成试飞小组。

  1977年3月,国务院、军委常规装备领导小组联合签发《同意歼-12飞机主要战术技术要求》,内容基本与空军(76)司科字110号文相同,歼-12的试飞工作终于恢复。那年秋天,是歼-12收获的季节:10月13日,歼-12在11000米高度,开加力2分49秒后平飞M数达到1.384,根据仪表记录与飞行员报告,此时飞机与发动机状态良好,如继续加力可进一步增速;在升限试飞中,歼-12曾飞到了17410米高度再改平,此时飞机仍有8米/秒的爬升率。


 



▲前文提到,歼-12在研制中只是兼顾高空高速性能,这些数据更多是体现飞机的极限指标,无论是什么时期的歼-12,中低空才是它们的主战场——这张“飞行的歼-12”是用航博馆标的图PS掉底座而来,但这种质感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说到爬升率,歼-12在11000米高度的爬升率实测为80米/秒,比此前估算的65米/秒左右又有提升;据此计算,01批歼-12的海平面爬升率可达203-211米/秒(试飞前估算为180米/秒左右),虽然这是在无外挂的“干净”构型下取得的,但对于一架只能使用落后发动机的单发轻型战斗机来说,这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到1978年3月10日,3架01批飞机共飞行135个起落,计61小时12分,平均每个架次飞行时间27分12秒。包括前面提到的速度和升限指标在内,歼-12的所有主要性能都大大超过了空军(76)司科字110号文的要求,例如文件中规定的跨音速加速时间(M0.9-M1.2)长达125秒,而实际试飞仅用65秒就完成(歼-6为85秒)。


 



▲另外还测得了最短起飞滑跑距离486米,着陆滑跑距离504米等数据——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是让陆孝彭后来设想让歼-12作为“岛载机”的一大基础。图为跑道长度800米的大连长海机场

  关于歼-12颇为出彩的盘旋性能,一些资料中有5000米盘旋半径1140米,虽然距离当初规定1000米的指标稍差一点,但考虑到该机取消了前缘缝翼等增升手段,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优秀。而320厂其他资料中还提及,歼-12曾飞出过616米的最小盘旋半径,尽管未知对应的飞行高度(估计是在更低的中低空),但对比最小稳定转弯半径800米的F-5E,仍可直观感受歼-12“霸道”的中低空盘旋性能。

  然而就在歼-12在南国的天空中不断刷新着试飞成绩,证明着设计团队为之改进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尽可能抢回失去的每分每秒,力争1978年定型的时候,它的命运,其实已经由不得自己了。

  “谁打赢了要谁!”胎死腹中的“歼-12测试大队”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东南惊鸿: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