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通用航空 >

冯正霖携各界精英共商民航(通航)发展大计 低空旅游通用机场被热提

时间:2020-12-21 14:26来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通航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凌建明(肖敏/摄)
 
       “十三五”期间,民航在机场工程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十四五”仍然面临新形势,比如支撑后小康时代的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航空交通运输先行引领的作用更加突出;落实民航强国、交通强国战略,民航发展模式、人才需求等都需要转变。在新形势之下,第一,在交通强国战略方面,民航发展要从行业角度转向行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也就是思考如何把产业带到行业和城市发展中去,使航空港与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比如,未来机场布局需要跳出交通,更加注重体系发展。第二,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在全国进行布局。在实施一体化布局建设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运输服务一体化。第三,安全和效率是民航发展的主题。民航在空中的效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地面效率的重视程度还应该加大。航空器运行是一个完整体系,机场基础设施、机位分配等都需要科技支撑来进行优化。第四,要注重四型机场的智能化、自主化。要注意机场建设中的商业化、智能化,包括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模、自动化施工等,还要注意机场设施的评估预警、快速维修和智能维护,以及机场服务和作业的无人化,特别是场面车辆的智能调度和无人驾驶等。第五,要进一步深化军民航融合。第六,要进一步支持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平台的作用。第七,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培养能从战略布局、战略性发展出发思考问题的战略性人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 孙建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 孙建红(张哈斯巴根/摄)
 
       第一,在“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民航科技发展内容中涉及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交叉融合。相信在这一点上,大学还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南航大就着力研究民航科技发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注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民航领域。目前,学校正在加大对民航学科特色发展的支持力度,集聚校内优势资源,加快民航特色学科建设,构建以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核心,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9个相关学科为支撑的民航学科群。重点围绕智慧民航、智能空管等方向开展工作,注重基础研究和交叉协同,为民航科技自强自立而不懈努力。第二、民航科技发展要坚持国际融合。加强高端国际合作,实现国际资源“引进来”,行业能力“走出去”。学校将以民航运输安全学科国际引智基地为契机,以中法、中荷和中德等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基础,充分利用世界一流大学及高水平研究机构外籍院士、教授及骨干人才资源,开展高端国际合作。以引进国外智力为点,以培育国际化人才为线,以推动国际合作项目为面,着力打造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3个国际民航学科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在国际学术交流、前瞻性技术研究、民机人才培养和管理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打造世界一流民航学科领域国际联合实验室,培育建设民航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学术联盟,大幅增强民航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 李玉龙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 李玉龙(张哈斯巴根/摄)
 
       第一,民航包含很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比如一些卡脖子技术、适航技术攻关、以数据驱动的智慧民航等。推动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化,仅靠民航内部的科研力量不够。“十四五”期间,要突出产学研用相结合。民航科研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设立重大课题专项联盟,争取国家实验室级别的大项目,引导有研究特色的大学加入民航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等,并建立一些引导机制。同时,加大民航安全基金的开放力度。第二,适航技术应走适航验证与适航法规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加大适航技术研究投入力度,提升适航研究能力,用更灵活的机制设立更多的适航验证实验室,以构建中国特色的适航审定体系,做到适航技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三,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全面启动民航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吸引民航系统外的高水平高校深度参与,以紧密合作的模式联合更多的体系外民航院校。可以结合教育部工程博士政策,建立一些民航紧缺专业博士班,尽快补充民航管理队伍、科研队伍和适航审定队伍。结合高新技术对民航人才进行培训,以提高民航运行水平。第四,要注重民航国际化,留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 李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 李勇(张哈斯巴根/摄)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冯正霖携各界精英共商民航(通航)发展大计 低空旅游通用机场被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