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实践民航新基建 布局机上高速互联

时间:2020-06-01 17:56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在新基建上的部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卫星互联网”被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机上互联网作为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发展前景广阔。机上互联网将成为中国航空公司产品和服务转型的重要抓手。

  因此,航空公司重视机上互联网建设,将助力其深度挖掘现有机队增收潜能、提质增效,从而加速整个民航新基建的数字化进程。

  大容量网络带宽支持

  高通量卫星成为大趋势

  开展机上互联网的商业化运营,需要每架飞机拥有100Mbps(兆比特每秒)左右的大容量网络带宽支持。现有的ATG(地空宽带网络)技术是在飞行航路中架设地面基站,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限制,无法实现越洋飞行,存在信号频率和带宽能力上的缺陷。从实际情况考虑,短途飞行旅客对于WiFi的需求度远远低于长途飞行旅客,卫星通信才是机上互联网发展的正确方向。

  机载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可支持飞机地空宽带数据的实时传输。而基于Ku波段的卫星提供数据支持的持续性却有待提高,带宽容量能力有限,既不能承接机队的规模化部署,也无法满足客舱满载场景下旅客的互联网接入需求。这类互联网飞机网速慢、成本高,长期发展受限。

  放眼全球,高通量卫星和Ka卫星资源的快速丰富,正引领着机上互联网的全面升级。高通量Ka/Ku系统比传统Ku带宽至少高出一个数量级,成本也较之大幅度降低。美国作为全球机上互联网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其捷蓝航空早在2014年就成为第一家采用Ka技术为旅客提供免费联网服务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则从2018年开始,全面升级到Ka系统高速网络,提供给旅客高达16Mbps的上网速度。有中国旅客在搭乘美国航空航班后表示,美国的机上高速网络与地面4G网络的体验感是完全一样的。

  商业模式环环相扣

  机上wifi促使产业链融合

  机上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产业链生态,离不开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目前,我国机上互联网已形成了三方分工,协同共赢的良好局面。设备供应商提供符合适航认证的IFEC产品和解决方案,网络服务商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卫星运营商负责卫星资源保障。三方跨平台紧密连接,共同为航空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7年,中航材和中国电信达成战略性合作,为中国快速兴起的航空互联网市场,提供基于Ka/Ku高通量卫星的机载娱乐和通信系统(IF?EC)。在真实测试条件下,每架飞机的机载IFEC系统连接数据率超过71Mbps,可以满足全舱旅客的上网需求。

  2019年3月19日,悦航天翼(ARE)成为霍尼韦尔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在中国地区的独家经销商,宣称双方将共同专注于中国本土航空公司的航线,为旅客提供基于Ka波段的空中网络服务,同时提出了移动互联网平台和互动产品的运营方案。同年7月8日,中国电科旗下航电公司成功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相控阵天线的民航机载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成为中国开启自主高速机上移动互联服务的重要里程碑。

  亚太地区市场前景巨大

  中国高速互联网飞机将启航

  根据SITA2016年航空IT趋势调查:到2025年,全球2/3的航空公司机队将提供空中上网服务。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发布的《机上wifi服务为全球航空业带来的商业机遇的量化研究》报告曾指出,机上WiFi服务带来的最大辅助收入机会是在亚太地区。

  目前,中国大部分航空公司已经认识到机上高速互联网的重要性,并积极启动相关项目。今年6月,中国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高速互联网飞机,将在青岛凌云启航!

  成立于2013年的青岛航空,抢先抓住了民航新基建政策带来的历史机遇。今年1月5日,青岛航空首架部署了Ka波段机上互联网的民航客机试飞成功,单架飞机带宽可达150Mbps。机上安装的高速互联系统XstreamSAT,基于中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Ka卫星,是中国首例获得民航局颁发的CAACVSTC适航认证的国产机上高速互联系统。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实践民航新基建 布局机上高速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