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1 10:27来源:石江月防务观察,作者:石江月 作者:中国航空
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工程师甚至考虑过发展一种更大的飞行器,名为“赫拉克勒斯”(Gerakl),可以作为大型太空飞机的飞行发射台。但是,这种飞机只是在图纸上,项目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安-225被称为苏联最好的选择,但是它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能源”号火箭,所以工程师们开始寻找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将一架旧的轰炸机改装成一架携带着“暴风雪”号的运输飞机,称为VM-T Atlant。 二、打造一架“空中巨兽” 在1985年,安东诺夫设计局从苏联国防部得到一份官方命令,即决定发展安-225超级运输机。被称为PV的皮特·巴拉布伊夫(Petr Balabuev)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阿纳托利·沃恩严科(Anatoly Vovnyanko)则负责飞机的研发。
巴拉布伊夫给沃恩严科下达了严格的命令,让他尽可能借鉴安-124——但这并不容易。其中最激进的改变是,中心部分——安-124的机翼被重新设计,以便能让每个机翼下方容纳三个引擎,而不是两个。新飞机也失去了尾部的货舱入口,以增加结构强度。 机身两侧的起落架组件数量从10个增加到14个,最后三排轮子可以操纵。这样一来,这样巨型的超级飞机就可以在跑道上转弯。 为了保持平衡,安-124原来的机身前部被拉长了8米,但尾部被缩短了1米,以弥补飞机沉重的双稳定器。沃恩严科认为,安-225需要双机尾来更好地稳定载货,并提供足够的空间搭载当时属于绝密的“9A-10485”小型航天飞机,即后来的MAKS。甚至从一开始,研发人员就把这种飞机,设想成不仅是一架运输机,而且是未来太空飞行器的飞行发射台。
安-225计划只给了两年时间来完成,但由于太复杂,最后花了两倍的时间。这架飞机的载重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40吨,由于体积太大,安东诺夫没有合适的机库,所以飞机不得不斜着放置在最后的装配大厅里。它的所有主要组件必须在正确的时间直接交付到站点,因为没有仓库空间来存储它们。 为了1988年11月30日的正式亮相,专家们不得不在地板上涂油,让飞机沿着会场的中心线旋转。由于其庞大的体积,飞机在仪式开始时卡在了机库外。 在它首次公开亮相时,安-225被命名为“Mriya”,在乌克兰的意思是“梦幻”。这是苏联飞机首次使用乌克兰语名字,反映了在当时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苏联的一些新气象。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妻子赖莎都亲自前来参观这架气势宏伟的“超级飞机”。
1988年12月21日,试飞员亚历山大·加卢年科第一次将安-225从基辅附近的Gostomel机场起飞。据加卢年科称,这架飞机在其早期试飞中创造了110项世界纪录。 安-225是全球唯一的能够载200吨以上货物的超级运输机。但一般认为,安-225至少有超过300吨的载重能力,其中货物不是只可放在机身内的货舱中,安-225原本为了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所设计的机背货架,也拥有运载250吨重物体的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空军所拥有最大型的运输机C-5,只有118吨的额定载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