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10:43来源:航空制造网 作者:中国航空
运输类飞机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按照军用、民用两个大类的需要,军民互动,客货并发,在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达到了今天高度现代化的程度。在这个进程中,飞机越做越大,也就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大飞机”称谓。我们按照客机和专门的运输机分别叙述。 先说客机。现代客机一般分为干线客机和支线客机两大类。干线客机指客座数大于100、满载航程大于3000km、执飞国际航线或国内大城市之间的干线航路的客机,其中航行于国际航线上的,多为满载航程大于6000km的中远程干线飞机。支线飞机是客座数100以下、航行于中心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或小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支线航路的客机。大型客机当然也就与中远程干线客机、主要是其中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密切关联起来。 与战斗机相似,对喷气式干线客机的发展也有“划代说”,多认为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大约每十年一代,已经历六代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50年代,以波音707为代表,采用后掠翼。第二代为20世纪60年代,以波音727/737和图-154为代表,采用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第三代为20世纪70年代,以空客A300和波音747为代表,采用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双通道宽机身。第四代为20世纪80年代,以波音757/767和空客A310为代表,也包括座级稍小、持续改进的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等,注重提高燃油效率和巡航气动效率,减轻结构重量,降低直接使用成本,部分机型开始采用电传飞控。第五代为20世纪90年代,以波音777和空客A330/340为代表,进一步提高气动效率,采用涵道比7~9的涡扇发动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应用超临界机翼,改进驾驶舱布局等。第六代为本世纪以来,以A380/350和波音B787为代表,A380取代B747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机,A350和B787则采用宽机身和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可实现点对点远距飞行。 上述划代并不严谨,从中能看到民机技术进步及机型迭代之快,却并不表明在座级、性能等使用功能方面,两个十年间的飞机确有“代际”的显著差异。但就客机大型化而言,大体是循序渐进的,而在这个进程中,空客公司的第一款客机A300B可视为里程碑。该机的问世,标志着世界民用客机发展登上了300座级的台阶。大型客机的所指,也由此被人们认定为300座级。换句话说,干线飞机中的一部分大座级客机,成为大型客机的代名词。
与客机的发展路径类似,专门的运输机沿着由活塞螺旋桨式到涡轮螺旋桨式、再到涡轮风扇式的道路,也越来越大。活塞螺旋桨式运输机的代表机型为德国的Ju-52/3M(最大起飞重量11t/载重3.88t,t为吨,以下同)和美国的C-47(15t/2.27t)。涡轮螺旋桨式运输机以苏联的安-22(250t/80t)、美国的C130(70t/20t)和欧洲在上世纪末研发的A400M(141t/37t)为代表。涡轮风扇式运输机的代表机型为美国的C-5(380t/120t)、俄罗斯的伊尔-76(208t/46t)和乌克兰的安-124(405t/150t)及安-225。这三类运输机在技术上虽是递进关系,但各具特点,分享市场,共存与互补。但就满足速度要求前提下的大型化而言,涡轮风扇式是大型运输机的主流样式。 具有一定特殊要求(主要是适应战场环境)的军用运输机,除按上述路径发展外,有时还依战术运输和战略运输而分类。在战区附近、近距离运送作战资源、载重20t左右的运输机,一般被称为战术运输机,多采用涡轮螺旋桨式。远距离输送大批量作战资源,总重200t级的运输机被称为战略运输机;也有人把能运送主战坦克类大型装备、载重量超过70-80t的运输机,称为重型运输机,应视为与战略运输机同义。战略运输机几乎都采用涡轮风扇式,只有个别型号的涡轮螺旋桨式运输机,如安-22。 综合考虑军用和民用,虽然不构成定义与标准,但在世界航空界所形成的基本共识是,达到起飞重量200吨级的运输机和300座级的客机,被视为大型飞机,即大飞机。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一批大飞机的集群式出现,人们也就有了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界定。由于轰炸机、加油机、预警机的平台特性与运输类飞机相近,有时也把这几种飞机中的大型机,如重型或战略轰炸机,称为“大型飞机”或“大飞机”,但这是另类,且与运输机相比,数量要少很多。 (3)谁是巨无霸 谁是当今世界的最大飞机?形成竞争的飞机只有两个——安-225和双体飞机Stratolauch(平流层发射)。有趣的是,两种机型,因其用途特殊,各自都只有一架。 安-225的MTOW为640t,空重175t,公布的舱内载重量250t,但一般认为,应有超过300t的载重能力。背载重量200t。拥有超长的续航能力,在全负载情况下可持续飞行2500km。它的MTOW与其他顶尖运输机相比较,1.5倍于波音747-8货机,2倍于作为安225发展基础的安-124运输机,2.5倍于美国最大军用运输机C-5,4倍于我国的运20;与最大客机A380相比,也高出65t。 后者又名Roc(大鹏),由微软和特斯拉联合研制,是为了在同温层空射运载火箭而研发的,目的是降低从地面发射时的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其空重226t,可搭载275t载荷。使用时,将超过200吨的火箭挂载在两个机身之间,从地面起飞,把火箭运送到9000米以上高空,实施发射。2019年4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莫哈韦航空航天港进行了首次飞行。 若按MTOW,安-225为640t,Roc为约500t。若按最大尺寸评判,Roc翼展达117米,安-225为88.74米。综合两个方面,以最大起飞重量为主,并考虑实用性以及与同类飞机的可比性,世界最大飞机的桂冠应属安-225。 网络图片(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