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9 20:58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长龙航空接李兰娟院士及医疗队从武汉返回杭州 疫情期间,作为一家民营中型航空公司,长龙共执飞了28架次援鄂包机,飞行架次在全国航空公司中位居第五。8次援鄂飞行让王宏近几个月的生活一直在飞行与隔离之间转换。 第一次居家隔离的时候,除了健康状况的日常报备和公司的关怀慰问以外,机组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食品和各种营养品。“有多大呢?就像圣诞老人背着的那个。别看我们董事长高大魁梧,其实是个特别细心的人”。 隔离的时光,对于王宏这个常年生活在浙江的北方汉子来说,也是重拾故乡美食旧梦的好机会。平时忙着飞没时间,他终于可以锤炼一下自己的厨艺。“做点煎饼和面条,吃起来特别舒服、特别享受”。 特殊时期的这些飞行经历,很多飞行员或许一生也只能遇到一次。“我觉得所有职业人,不论是医生、警察、快递员、厨师,还是飞行员,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当社会遇到危难的时候,只要所有人都保持敬畏、勇气和专业精神,相信我们还是有能力去面对这些困境的”。 世界级航空枢纽竟然完全变了样 李贺落地后隔离的第一天,母亲就在电话里哭了。 3月31日,李贺作为机长执飞了厦航洛杉矶—厦门的航线。他说,那时欧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人们很难不被这样紧张的氛围影响。“其实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护,但家人还是会担心”。
厦航波音787机长李贺 刚抵达洛杉矶时的景象让李贺印象深刻。冷清的国际到达区,几乎看不到旅客,免税店、咖啡店、便利店通通拉下了闸门,连机组通关的速度都比过去快了很多。“这样一个世界级的航空枢纽竟然完全变了样”。没变的可能是,机场里仍然看不到戴口罩的工作人员。 回程航班,也算有惊无险。在航程测温过程中,机组发现了一位发烧旅客。李贺坦承,当时心里是有些紧张的。旅客被乘务组安排到了隔离区域,李贺也将旅客信息报给了公司,并由公司通报给海关。所幸,这位旅客下机后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所有人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面对感染的风险,厦航洲际航线上的全体机组人员都要全副武装,口罩和护目镜是必备的,乘务组因为直接接触旅客还要穿上防护服。洛杉矶—厦门回程需要14个小时,他们也要全程穿着防护服进行客舱服务。 “真的非常不容易!”说到一起奋战在一线的乘务组,李贺由衷地表示理解和钦佩,除了不能去卫生间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们也不能换舱。“这就意味着前舱的乘务员不能到后舱的机组休息区休息,在飞行的十几个小时里,困了累了就只能在乘务员的小凳子上坐一坐”。 不久后,李贺再次接到执飞厦门—洛杉矶的航班任务,不同的是,这次是一个没有旅客的“客改货”航班。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受到较大影响,而医疗物资等货运需求却在持续增加,因此,国内外航企纷纷开展了“客改货”业务。 这也是李贺职业生涯里头一回飞“货机”。这架波音787宽体客机并没有改装,只是将物资固定在座椅和行李架上,利用客舱来载货。
厦航的“客改货”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