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3 21:00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
平时人头攒动的羽田机场国际楼餐饮区现在已经不用等位了。 东京羽田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8000万人次,在日本排名第一。从前,每天12时~14时,航站楼到达层都是人山人海的。2月11日13时10分,对着空无一人的HND到达层,段炼拍了一张照片。“黄金时间没人来,相当罕见。”他给朋友发微信,心里很失落。曾经要排队40分钟才能吃上饭的机场餐饮区,如今显得很空荡。 日籍职员主动要求保障武汉包机 2月13日,段炼接到总部通知,16日要保障一班包机,接207名湖北籍旅客回家。 临近周末,任务很急。段炼算了一下,只剩下6个小时,要完成停机位、廊桥、值机柜台、起降时刻的申请协调,还要确定日本海关对这部分旅客有没有特殊要求。让段炼感动的是,航站的日籍员工都主动报名参加这次包机保障。“他们都是对中国很感兴趣、会说中文的。”段炼说。大家共同努力,终于及时完成了准备工作。
2月16日,国航包机搭载着207名湖北籍旅客从东京飞往北京。 捐赠的医疗物资原计划通过货运运输,但是周末海关不上班,无法处理,只能将这些物资全部当成行李运输。2月16日当天,国航日本地区总部、羽田航站、代理和大使馆的30多个人全都撸起袖子齐上阵,粘贴行李条、装箱、清点,把570件物资顺利送上了飞机。 “慢走,注意防护!”“一路平安,中国加油!”在登机口,新谷聪子用中文与湖北籍旅客道别。 一个人在海外还是最怕生病 这些天,走在东京街头,明显感觉人变少了,大家都戴着口罩,步履匆匆。段炼发现,周围的人对于疫情还是很敏感的,新闻里面说哪里又有人确诊了,大家得讨论半天,包括“钻石公主号”,也是茶余饭后的话题。“操作很迷惑啊,大家也都在猜背后的原因。” 唯一还有人气的是市区的餐厅,感觉人还是不少。“周末是家庭主妇休息日,不做饭,全家出去吃。”段炼说。 从3月9日零时开始,从中国、韩国方向来日本的航班,只能在东京成田和大阪关西两个机场入境。一直上着发条的段炼,突然闲下来了。 除了一个月要参加两次机场奥运会筹备会之外,在机场值班的他突然多了很多时间。办公桌上堆的一大摞文件,这回可有时间琢磨了。段炼一边整理,一边查漏补缺。有个别欧美旅客没有及时看到机场的通知,还是会跑来羽田机场坐飞机。段炼就赶紧帮他们看看航班,让他们抓紧改签。
段炼一家 在海外工作7年,也就错过了7年的团圆饭。每年有平均超过320天的时间,段炼都在日本。上一次回桂林,是去年12月回去给女儿过生日;下一次回家,还没有计划。段炼盘算着:“疫情过去要忙奥运会,等奥运会、暑运结束,在‘十一’黄金周之前,看看有没有时间。”女儿已经习惯了他的“缺席”,很少主动问他。 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妻子一人在家照顾两老一小,他非常担心。“每天跟家里电话的时候都问,小区是不是也被封了啊,吃饭有没有问题啊,防疫的那些物品够不够啊,学校什么时候开学啊。”段炼说,“离得太远了,没法照顾到,只能在视频里多听他们抱怨几句。” 而现在,身在东京的他成了全家的重点关心对象。“天天叮嘱我,下班了不要在外面晃,赶快回宿舍。”前两天,家人看到日本哄抢卫生纸的新闻,就赶紧问他情况。知道他每周都有在多摩川河边跑步的习惯,也提醒他改成室内运动了。 “如果说在海外我们最怕什么,一个人还是最怕生病。”段炼说。在新加坡驻外时,有个中资企业的员工夜里去洗手间滑倒了,晕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才打电话向同事求助,被送去了医院。听说了这件事,段炼当时觉得“有点儿心酸。”他现在坚持在多摩川河边跑步,也是想要强身健体。 不过对于日本的疫情,航站员工的态度都挺乐观的。“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宣传,日本还是挺注重个人卫生这一块的。如果有人感冒了,他会自己戴口罩,在地铁里也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