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为何要监测体温?

时间:2020-01-28 17:01来源:民航事儿 作者:中国航空

作者:田剑清 (武汉天河机场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

      当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可能会发现,我们进入航站楼时都要进行体温测量,部分航班在登机、飞行中和到港时都有可能进行体温测量,这是为什么呢?

       一、  人体正常体温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2~0.5℃),腋下温度36.0℃-37.0℃。

       二、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尽管少部分患者患病初期未出现发热,但发热依旧是绝大多数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三、  控制“传染源”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

       钟南山院士表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手段还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治疗传染病患者、保护易感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其中最核心的“控制传染源”就是将患者从普通人群中筛查出来,明确其是否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其采取相宜隔离治疗措施,从而让疾病无法有效传播,进而控制该传染病的目的。

       四、  体温测量是最便捷的筛查手段

       时值春运,客流巨大,应该如何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从人群中筛查出来呢?答案就是体温检测。

       根据绝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有发热这一体征,在鼓励甚至要求人们到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从而达到基础隔离的基础上,再体温检测,具体就是通过红外线体温成像仪或红外线体温枪进行人群体温监控,识别其中体表温度高的人员,再通过水银温度计腋下体温复测进一步明确其是否发热,交由医疗和疾控部门处理(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就可以明确其是否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而达到将大部分患者从大的人群中筛查出来的目的,进而采取隔离观察治疗措施,就可以达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而部分发热人群在进入航站楼前由于受冷风吹袭导致体表温度下降,在航站楼入口的体温检测中未能得以被检查出来,故民航相关部门安排了登机再次体温检测和机舱内体温检测等多环节测温,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将发热人群筛查出来,进而达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这一“传染源”的目的。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为何要监测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