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上海浦东机场救护车接机事件处置中的“切割术”

时间:2020-01-03 22:42来源:大众网 作者:中国航空


    切割,是舆情处置中的一种手段,可以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受到波及和影响。但“切割”也是有技巧的,不是所有的“切割”舆论都买账。就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涉事单位喜欢搬出“临时工”“合同工”“个别工作人员”的说辞,将问题责任推到个人身上,也因此“临时工”“合同工”逐渐成为“甩锅”的代名词,演化为舆论解构官方公信力的一种符号化、标签化的象征物。那么,当涉事单位被曝光错误型事故时,到底该如何“切割”?

    案例概述:机场救护车闪警示灯接机

    12月7日晚19时49分,网友“余大妮passy”在微博发帖称,一辆沪N牌照的救护车在浦东机场违规接送乘客,疑似做起了专车生意。视频显示,一辆沪N牌照的救护车闪着警示灯在上海浦东机场接机,几名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将多个免税品购物袋装上救护车。

    当天,新民晚报随即联系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进行责任排查。但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根据车牌查询,该车并不是上海院前急救系统救护车。上海120的救护车全部为沪牌;车身底色为白色,蓝色腰条拉花,并不是图中的红色;所有上海120救护车都标有“生命急救之星”和“120”标志,侧面标有“上海急救”字样,尾侧还标有所属区和车辆编号。目前,上海市所有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救护车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全部可以查询,接受全社会监督,也便于市民区别真正的急救车辆。

    当晚23时54分,上海机场集团官方微博主动站出来回应表示,上海机场方面关注到网友反映的“沪N牌照救护车闪着警示灯在浦东机场接机”的博文,高度重视,立即开展核查。经查实,该救护车系浦东机场所属,为浦东机场当班员工私自违规使用,机场方面将按规定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感谢公众对机场运营管理的监督。

(@航旅直通车-上海机场 官微截图)

 


(@航旅直通车-上海机场 官微截图)

    12月10日晚,上海机场集团官微二次通报员工私用救护车接机以及相关人员处分情况,对9名责任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并表示集团“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顿,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研判分析:读懂民意沸腾背后的诉求

    舆情应对的前提,是对网络民意的有效研判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根据网民诉求,做出针对性的回应,才能切中网络情绪的“沸点”,给舆情降温。反观此次事件,救护车亮灯机场接人,刺痛舆论的不仅是特权私用,更有善意践踏和人命关天。多议题叠加共振,引爆了社会对救护车这一特殊车辆的社会公信度隐忧。分析来看,此次事件共包含四重情绪:

    1、反特权。在特权监督这个常态化议题下,特殊车辆的私用、乱用,很容易被关联到权力任性,即便是员工的私人违规,也难逃管理不严、纵容姑息的责任。更何况,若因接机耽误出了事故,谁来负责?这种违反法律法规、破坏社会公信的“特权”挑衅,激起了社会公众守护公平正义的迫切心态。而这种反特权、反权威的普遍情绪也推动着大众舆论对这起事件背后实情、隐情的追踪和“刨根问底”,也就造成在上海机场首次回应后,舆论对“当班员工私自违规使用”这一说辞的普遍不满和广泛质疑。

    2、护公益。作为一种与民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车辆,救护车的背后关联着社会公信和社会公益,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行为和价值选择。一方面,在“避让救护车”逐渐成为主旋律、普共识的环境下,舆论对救护的敬意、对生命的敬畏,组成了公共出行对救护车“优先”的特殊情绪和行为选择,这种社会善意不容践踏和损坏。另一方面,一旦这种信任破裂,救护车“优先权”丧失,“生命通道”被阻塞,反过来则将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负面影响更为深远,直接关系到每个个体的生命救援。因此,从正反两方面而言,这都“不是小事”。

(网民观点截图)

    3、求示范。当负面舆情曝光后,涉事单位首先要研判这究竟是个案事件还是普遍问题。很多时候,个体事件能上升为全网热点,背后必然是触动了某类社会问题的情绪宣泄。具体到此事中,救护车亮灯在机场堂而皇之地接“私客”,有视频有证据,性质恶劣,迅速被推升至“救护车滥用”的典型。舆论针对其负面效应展开的充分研讨,其目的也在于“以案促法”,通过这一事件的舆情处置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并从源头上强化管理和预防,重塑救护车“专车专用”的社会共识。

    4、弱同情。同情弱者是舆论场的一个普遍规律。反映到舆情事件中,占网民大多数的基层普通人员对个体遭遇的感同身受,会迅速地进行经验代入、角色代入,也就有了“立场先行”。这种舆情规律往往会在具体事件中自下而上地解构官方处置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上海机场二次发布更为详细的通报后,了解了前因后果的部分网民就站在当事司机的立场上,根据自己的职场体验,表达对“职场规则”的无奈,并为司机被“开除”而“喊冤”。不少观点认为,员工个体在坚持原则还是服从安排上确实很难选择,而企业在舆情处置中也应适当兼顾“员工关系”。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上海浦东机场救护车接机事件处置中的“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