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0 10:40来源:格隆汇 作者:中国航空
7月18日晚间,深圳机场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深圳机场“未来机场”(智慧机场)信息化建设项目二期(以下简称“未来机场”二期),项目共含40个子项目,投资总额2.86亿元,包括基础设施及平台类项目、重要应用软件开发、T3核心生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等内容。“未来机场”二期将在完善ICT基础设施和平台的同时,重点建设“未来机场”业务应用体系,逐步提升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本项目预计建设投资周期两年,2020年基本完成项目投资。 这则公告并未对深圳机场股价产生太大刺激,不过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类的斥资2.86亿投建项目或许是深圳机场业务发展转变的一个开端。 深圳机场是国内最早由地方政府自主投资建设管理的机场,也是中国最大的航空运输市场之一。作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管理公司,主要经营航空主业以及航空主业延伸出的非航空业务。在2018年客运量已达到5000万,货客吞吐量超过110万吨,已成为了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 不过在股价表现上面,明显跟现在深圳机场的地位不符,在2016年至今,国内的两大机场股上海机场、白云机场迎来一波“牛市”。均是大幅度跑赢深圳机场,而在2019年,深圳机场的整体涨幅也只是在14.15%。 机场收入一般分为机场收入可分为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其中航空性收入包括旅客服务费、起降费、安检费、停场费、廊桥费共5项;非航收入包括租赁、广告、货站、地面运输、客货代理。 深圳机场的业绩表现,在2019年3月31日实现营收9.14亿元,同比增长7.67%,扣非净利实现1.70亿,同比增长9.61%。2018年全年营收35.99亿,同比增长8.4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8.79亿元,同比增长9.63%,非航业务收入7.20亿元,占总营收20.0%。 同时在现金流这块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占营收比例的一直维持在30%以上。 不过深圳机场的瓶颈也是清晰可见。 一个是深圳机场当前处于产能变革时期,从业绩表现可以看出,2018年自身产能再次趋近饱和,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15%,业绩增长再次受到产能限制,卫星项目和T3适应性改造完成暂时没有给自身业绩带来太大的增厚,必须要开启新一轮的建设周期又将开启。而非航空业务是当前机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