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全国首个“飞行员心理工作室”在东航云南公司诞生

时间:2019-07-19 08:23来源:云游视界 作者:中国航空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现有的8位成员人人都是“持证上岗”,其中4人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人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他们有的自己就是飞行员,承担飞行任务,知道这个职业肩负的安全责任重大,会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有的在民航工作多年,见过民航双职工家庭忙于工作,聚少离多而影响家庭生活,也懂得民航业者的生活圈子狭小,会造成倾诉和排解情绪的困难。既是同行,又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他们提供的帮助更加“对症”。咨询师们如同一面镜子,帮助飞行员看清问题在哪里,并协助他们获得治愈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

这间心理工作室,是在东航云南公司“EAP创新工作室”(EAP:员工帮助计划,由专业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的长期咨询、指导和培训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东航云南资深飞行员徐楠牵头,与多位业余时间喜爱钻研心理学的男女同事一起共同建立。由于深知员工心理对保障航班安全运转的重要性,公司党委在工作室建设之初就根据专业需求,为工作室建立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这里除了有专业心理工作室使用的沙盘,用于心理咨询师分析受疏导者的心理状况外,还有一间放置着假人和呐喊宣泄仪的“宣泄室”,大声吼叫或是戴上拳套猛揍假人,都能促使心里郁结的压力得到释放。

 

安全、放松和支持,提供给飞行员的“礼物”

当然,对于长期承担着重大安全责任的飞行员来说,压力不是吼几声、打几下就能轻易消散的。若某位飞行员遭遇突发事件,心理工作室成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协助。第一阶段,在事情发生的24小时之内,他们会给当事飞行员送去一封“心理关怀慰问信”,在劝导和安慰后,提醒对方若有需要,可提供心理帮助;第二阶段,在公司部门的组织下,心理咨询师会为机组进行团体访谈和疏导;第三阶段,则是为当事人进行一对一的疏导,还会持续、跟踪访谈。这三个阶段的心理干预视情况而定,循序渐进。

拥有600多位飞行员的东航云南公司还有一个特殊群体——11位女飞行员。在男性占绝大多数的职业圈里,她们是一抹亮色;但这个职业对她们而言是更高的挑战。女性独有的细腻心理和思维方式,在男性思维为主的工作环境中难免会有不适应和摩擦;职业和家庭两副重担在肩,她们要承受比一般女性更重的压力。正因此,心理工作室成员对她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我们日常中经受的压力是立体的,有多个来源,既可能来自职业,也可能来自家庭。就飞行员来说,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模式不固定,不易控制,是非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生活模式容易造成心理不稳定,影响到家庭和工作;加之飞行员是高度自律的群体,这种品质使得他们不轻易抒发感情,情绪自然也不易纾解。为飞行员群体提供心理关怀,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室成员刘明霞说。

令大家欣慰的是,有飞行员接受了心理疏导,步出工作室前说了一句:“我觉得你们做的这件事情,非常好。”这句话让左文印象非常深刻。她记得,曾见过有希望接受心理疏导的飞行员在心理工作室门口徘徊,生怕被别人看到。这让她觉得自己的这个“兼职工作”既有意义,又任重道远。

“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能反映出一个人、一个单位甚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左文说,心理工作室提供给飞行员的是放松和支持。打个比方,这些因素就像是“氧气面罩”,让心灵吸氧,让内心平静。这能确保飞行员有稳定的工作状态,也使得航班飞行更加安全。

没有乱流的晴空,飞机才能安全飞行;当心绪不再起伏不定,“宁静致远”才能实现。(供稿:东航云南 解超 叶勤茹)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全国首个“飞行员心理工作室”在东航云南公司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