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淮海战役胜利70年:以最小代价获最大战果

时间:2019-01-14 15:37来源:看历史 作者:中国航空

 

今天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对杜聿明部的战斗,最终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阵亡,李弥逃脱。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以国民党军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部队共约55万人被全歼告终。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正将被俘的国民党官兵押出战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全歼,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随之落幕。黄百韬被歼,邱清泉、李弥兵团的救援自然也就失去了目标,随即退回徐州。24日,蒋介石将刘峙、杜聿明召到南京,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

一场慌乱的大撤退

鉴于战局进一步恶化,蒋介石于28日急召刘峙、杜聿明到南京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放弃徐州。杜聿明认为撤出徐州并没有多大问题,但放弃徐州则不能恋战,战则不能放弃徐州。他建议让黄维兵团牵制解放军主力,徐州部队经永城到达蒙城、涡阳、阜阳之间,以淮河为依托,再向北解黄维之围。

蒋介石批准了杜聿明的这一计划,决定由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经永城、蒙城南下,先救出黄维再一同南撤;刘峙则率徐州剿总机关飞往蚌埠指挥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北上增援,还派蒋纬国率装甲部队随李延年兵团行动,提供支援。还调在湖北的第20、28军前往蚌埠,又令第2军在沙市集结,准备船运武汉,再往蚌埠。还在上海集中大量船只,准备北上接运北平、天津的中央嫡系部队投入徐蚌战场。

徐州主力部队由杜聿明指挥,沿徐州、萧县、永城公路撤退,整个撤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撤至永城,第二步继续撤至蒙城、涡阳地区,第三步再向北攻击解黄维之围。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杜聿明认为既可以避开解放军在徐州以南的重兵,距双堆集又近,可以威胁包围黄维的中野侧背,一举两得。不过,杜聿明始终认为在南京国防部里有解放军的卧底,为避免泄密,他处心积虑编造了从徐州东南向两淮撤退的假计划上报国防部。

杜聿明从南京赶回徐州,一下飞机就召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商讨放弃徐州计划,确定了撤退方案。强调各部行动务必要严格保密,如有泄密,军法从事;先由李弥13兵团派1个师于29日占领萧县瓦子口隘路,以掩护主力通过。邱清泉第2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于30日全线展开佯攻,以迷惑解放军,然后于黄昏前除留少数掩护部队,主力于当晚开始撤退。

第13兵团为掩护部队,12月1日起撤退,在16兵团主力后跟进。杜聿明特别要求各部带足7天给养、500公里燃料和弹药,在到达阜阳前中途不补给。徐州“剿总”保存的所有地图、档案均由主管参谋于12月1日前烧毁,武器弹药用火车运到徐州以西的黄口车站,另候处理。




1948年12月1日,解放军进入徐州市区。11月30日,在杜聿明指挥下,徐州3个主力兵团、国民党地方党政机关及后方人员总共30余万人撤出徐州,计划沿永城、蒙城、涡阳方向退回江南,但撤退一开始就陷入混乱,仅走出65公里便被解放军重重包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带不走的物资,由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统一指挥一律破坏销毁。徐州警备司令部负责征用徐州城内的所有车辆,以供撤退时使用,并下令将徐州各公私银行的现金集中,随军押运。杜聿明还规定了各部队三日内到达集结地点。杜聿明的撤退计划不可谓不周密,但此时的徐州,已经人心惶惶,一片混乱,徐州机场拥挤不堪——杜聿明还没回到徐州,放弃徐州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徐州的街头巷尾,于是人人都争相要离开徐州,市内自然一片大乱。

当天黄昏,杜聿明以第9军第166师2个团和第3师2个团组成先遣部队,由第9军军长黄淑指挥,向徐州西南的萧县攻击前进,为主力的撤退提供掩护。原本应在30日晚炸毁徐州火车站的火车头,因为负责爆破的李弥13兵团工兵营擅自提前半天就开始行动,巨大的爆炸声传达数十里之外。徐州警备司令谭辅烈带人到各公私银行查封现金,却发现每家银行都是人去楼空,不要说现金,连职员都走得干干净净。杜聿明原来严令保密的放弃徐州计划,早已是路人皆知。




徐州解放后,解放军缴获的飞机和大批汽油。撤退前,杜聿明曾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尽量带走物资,并破坏带不走的军需,但还没有等在南京汇报的他返回,计划就已经人人皆知。最终,撤退陷入混乱,大量军需物资来不及破坏就被我军完整缴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30日清晨,杜聿明集团的先遣部队才炮火连天大张旗鼓地向萧县前进,将徐州国民党军的撤退行动完全暴露,黄昏时分占领萧县、瓦子口及其控制周围隘路的高地。入夜后,徐州各部队开始撤退。3个主力兵团、地方党政机关及后方人员总共30余万人的大撤退,因为此时黄百韬兵团已被歼,黄维兵团又陷入合围,徐州已眼见不保,所以撤退命令一下,就像是逃离鬼门关一般,人人争先,个个恐后,事先规定的计划、路线全然不顾,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混乱,撤收电话线的通信兵将指挥部联络电话线全部拆乱,以至于杜聿明与各兵团的电话联系全部中断,使如此大规模的撤退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统一指挥。更可笑的是,负责掩护的16兵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撤退时间提前了一天,甚至比主力部队的撤退还要早。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淮海战役胜利70年:以最小代价获最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