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作战需求催生、天才设计而成——史上最大直升机米-12的诞生

时间:2019-01-07 19:44来源:旋翼飞行器 作者:中国航空

 


图——如今已在博物馆中的米-12

在完成的米-12试验项目中,共进行了77次悬停和122次机动飞行,对预期性能和机载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全面验证。在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模式时都拥有良好的操纵品质;前飞时需用功率相对较低;自转模式时操纵性能良好;拥有低振动、低噪声和舒适的驾驶环境等特点。此外,米-12直升机在两台发动机失效时仍能继续飞行,滑跑起飞时起飞重量能大幅增加。尽管米-12货舱体积是米-6的7.2倍,但两者空重比却相当。米-12虽然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但是并没有进行批生产和服役。主要原因是米-12的研发目的是用于战略弹道导弹的移动布点,但20世纪60年代末军方的需求发生变化,更改了导弹布点的设计理念。20世纪50年代,导弹基地设施多在地面或半地下。20世纪60年代开始转建于地下,其发射阵地采用地下井式。此时,苏联致力于研制和建立高轨道太空监视系统。借助于光学设备,该系统能够监测到弹道导弹发射时导弹推进器在飞行加速段发出的辐射,达到监视和跟踪弹道导弹发射和飞行的目的。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不仅开始建立导弹预警系统,而且还着手构建完整统一的太空导弹防御体系。

米-12搭载导弹系统的验证工作被终止,其他类似的军用装备也不再需要借助诸如直升机这样昂贵的工具进行运输。此外,准备生产米-12的萨拉托夫制造厂由于在当时承接了太多的装备生产任务而不堪重负。最关键的是,在新的环境下,设计局将工作重心全部转移到第三代直升机米-26的研发上,不再关注米-12,尽管有效载荷不如米-12,但米-26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性都大大超过了米-12。

尽管米-12仅生产了两架样机,却是米里设计局和整个苏联直升机界的荣誉和骄傲。该直升机设计和试验经验并未付诸东流,通过米-12的研发,米里设计局制订了一套综合方法,用于在考虑机身气动稳定性的情况下,确定出最优的直升机参数,同时也证明了旋翼飞行器的运载能力。

 


图——拆除了旋翼的米-12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作战需求催生、天才设计而成——史上最大直升机米-12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