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35年前 他亲历厦门高崎机场通航伟大时刻

时间:2018-12-10 11:09来源:台海网 作者:中国航空

 

台海网12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张磊)王文艺,厦门空港电气工程师,厦门高崎机场首批建设者之一。

35年前,厦门高崎机场是弹丸之地上的小小航站楼,王工是刚入场的见习技术员,20岁的“小鲜肉”;

35年后,厦门机场跻身“大空港”,是东南沿海重要区域性航空枢纽,王工也成了老师傅带徒弟。

35年间、12700多个日夜,王工守护着和电有关的一切,候机楼、跑道、停机坪、航管楼,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但这些在王工看来,他35年的工作很平凡、普通,只是“用双手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记录在厦门空港发展史上。

通航入职一个月亲历通航伟大时刻

1983年10月22日,厦门高崎机场,一架中国民航三叉戟客机飞往上海,拉开了厦门机场的发展大幕。

彼时,王文艺20岁,刚毕业分配到机场工作。

通航当天,厦门举行了盛大的通航仪式,王文艺就在航管楼变电站值班,离现场只有二三十米远。他看着飞机腾空而起,默默地见证了这一刻。“以前在福州读书,和同学跑去山顶看飞机,虽然离我很远,但很兴奋。”那是王文艺第一次看到飞机,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看就看了35年。

提出厦门建机场是在1980年11月——厦门特区管委会的第一次办公会议,做出修复当地原有高崎机场、用于民航运输的决定。这一决定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当时民航总局的认可与支持。1981年,厦门高崎机场建设得到批准。

建机场大笔资金从何而来?厦门机场是国内首个需要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机场利用了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优惠贷款,首期贷款530万第纳尔,约合1800万美元,厦门机场由此成为国内利用外国贷款建设的第一座机场。

王文艺记得,1982年1月10日,机场一期项目在原高崎机场旧址上正式破土动工。从动工兴建至正式通航,厦门机场前后仅花了一年零九个月,只用了不到国内外同规模机场整体建设一半的时间。

检修悬空检修爬到15米高的杆顶

王文艺学的是电子自动化专业,算是科班毕业,1983年9月,他被分配到机场负责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那时还不叫厦门高崎机场,叫‘厦门民航站’,我就在民航站场务队上班,负责飞行区配电系统、跑道灯光等运行调试。”王文艺上班时距离通航只剩最后一个月了,“每天跟着老师傅边加班边学习,忙得很,主要是配电调试、检查验收,在跑道上全靠徒步走。”

新建成的厦门高崎机场,跑道2150米长,停机坪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夜航照明灯光、航向信标测距仪、各通信导航台站设备;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达6327平方米,飞行指挥中心航管楼高36米、12层,建筑面积1027.6平方米,在顶层建有指挥塔台。“跑道、停机坪、航站楼,已经记不清走过几百趟了。”王文艺虽是电工,但场务队什么都要做,哪里需要去哪里,有时拿着扫把扫跑道,有时还要亲自给跑道刷漆。“跑道上无遮无挡的,冬天检修是苦差,北风一吹很冷,我们就在跑道上做俯卧撑暖暖身子。”

让王文艺印象最深的,是爬水泥杆检修助降航向灯,碰上下雨天还得划着小船去。

“有80多根水泥灯杆、100多盏灯,一根根排列立在田中间,给降落的飞机导航指明方向。”王文艺说,检修时,他要穿上脚扣,爬到15米高的水泥杆顶,悬空检修,有时在上面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夏天烈日烤人,冬天北风冻人。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35年前 他亲历厦门高崎机场通航伟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