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国际航空医疗救护的发展史与经验谈

时间:2018-09-21 15:19来源:今日民航IFLY 作者:中国通航

航空医疗救护是将通用航空与医疗急救紧密结合的业务类型,是充分发挥通用航空运输工具属性、具有明显公共服务性质的作业类型,具有速度快、机动灵活、救助效率高等优点。国外航空医疗救护发展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健全,在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较多的成熟经验,能够为大力发展航空医疗救护的中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国际航空医疗救护:

发展史与经验谈
 
航空医疗救护是将通用航空与医疗急救紧密结合的业务类型,是充分发挥通用航空运输工具属性、具有明显公共服务性质的作业类型,具有速度快、机动灵活、救助效率高等优点。国外航空医疗救护发展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健全,在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较多的成熟经验,能够为大力发展航空医疗救护的中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航空医疗救护发展历程
1910-1940年:军用空运救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外开始使用军用飞机空运伤病员,空运救护主要用于转运少量的受伤士兵或飞行员。美国和法国的空运救护于此时起步,专用于空运伤病员的飞机也随之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空运救护进一步发展,能安全有效地长距离运送伤病员。此阶段的空运救护虽然主要针对受伤士兵,但民用救护也开始增多。1922年法国军队成立了由6架飞机组成的飞行梯队,成功运送了2200名受伤士兵,法国成为空运救护领域的领头人。1934年澳大利亚成立了航空医疗服务组织,由此带动了飞行救护的发展。
 
 
 
1940-1980年:民用空运救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空飞行环境对伤病员的生理影响得到了众多关注,空运救护的主要职责为运送大量病情平稳的患者。1940年美国空中医疗救护梯队成立,并提出必须配备训练有素的军队护士。随后,空运救护转变了仅用于战争的角色,开始用于常规转运服务。1972年美国丹佛市的圣•安东尼医院成为第一个设立民用医疗直升机服务的医院;越南战争期间开始用直升机快速运送大量伤病员;海湾战争期间,大量军队医院的出现使需要空运后送的伤病员数量减少。此后,由于不同于传统战争的小规模军事行动增加,前线伤亡减少,相应的战争空运后送需求减少。由此,和平时期高技术、精装备的军用和民用空运救护得以快速发展。
 

1980年-至今:航空医疗救护
 
在此阶段,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航空医疗救护是一种有效的伤病员转运方法,在民用领域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商业化运营的特征也愈发明显。专业从事航空医疗救护并以取酬为目的的通航企业快速增加,经过加改装的专业公务机和直升机被广泛应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通用机场及直升机停机坪的快速建设,为航空医疗救护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保险业与航空医疗救护的结合,则进一步降低了使用价格,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快速提升。航空医疗救护已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际航空医疗救护经验分析
 
美国
 
制定了完善的规范标准。为应对机上病患可能出现突发急症的各种情况及后果,美国国会于1998年通过了《航空医疗救护法案》;美国商业航空公司根据美国航天医学协会和美国航空运输医药委员会的建议,制定了飞机上应配备的紧急医疗配件标准,如果缺少急救包或自动体外除颤器,飞机就不能正常起飞;此外,美国还制定了航空医疗救护操作规范、上机评定标准、通用航空器加改装标准,全面保障航空医疗救护安全运营。
 
大力培育航空医疗救护力量。美国航空医疗救护坚持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积极引入保险公司,不断鼓励通航企业开展航空医疗救护业务。目前,已有超过300家航空医疗救护机构,救护直升机超过1200架,年飞行总量超过46万小时,年运送量约为五十万人次左右。美国还组建了重症空运救护梯队,能够在地面和空中提供高水平的复苏支持,重症空运救护梯队的出现使空运救护能常规安全转运危重患者。
 
注重人员培训和安全演练。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要求通航企业每年对飞行机组人员进行严格的紧急医疗培训,包括熟悉急救包内容、常见急救手段例如心肺复苏等。空中急救医疗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创伤急救、危重症医学、航空物理基础知识、急救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此类培训项目由通航企业聘请专业医科培训师主持,培训质量由卫生部门负责评定。另外一方面,美国注重对航空医疗救护进行安全演练,着重对指挥系统、部门协调、资源调度、通信系统、装备能力等环节进行评估。
 
德国
 
 
不断完善航空医疗救护体系。1972年,成立空中救援体系(DRF),承诺向急诊病人迅速提供援助。1973年设立第一个配备救援直升机的紧急呼叫服务基地。目前,非赢利的DRF已成为欧洲最大、最现代化的平民空中救援联盟,共设80个HEMS(直升机紧急呼叫服务)基地,运营约113架医疗救护飞机(以直升机为主),通过任务调度控制中心,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航空医疗救护需求。DRF约25%的资金来自捐献,其每年四万次左右的航空救援及国际合作的应急救援网络将可以给更多的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航空医疗服务,其航空医疗救护标准已成为世界航空医疗救护标准。
 
建成了发达的航空医疗救护网络。德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密集的航空医疗救护网络,作为地面医疗救护系统的支持和补充,与地面救护网络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已拥有80个航空医疗救护站,每个站至少配备一架直升机,直升机救援半径为50公里,国土内任何一点在15分钟内都可以得到航空医疗救护服务,使德国全境都具备了航空医疗服务能力。1970年以来,德国进行了超过150万架次的空中救援飞行,平均每架直升机每年飞行1110架次,每天3-4次。在航空医疗救护服务中每投入1欧元,能为整个社会节约至少4.3欧元。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国际航空医疗救护的发展史与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