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电战版歼15威力大到难以靠人掌控,不上大屏辅助真扛不住!

时间:2018-05-08 21:36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网上曝光的歼-15D电子战机

近日,网络上出现双座版歼-15电子战型号的试飞照片,这是继歼-16电子战型号之后,我国出现的第2款专用电子战机。

凭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它们的翼尖不是苏-27/30系列传统的导弹挂架或干扰吊舱,而是类似美国EA-18G“咆哮 者”专用电子战机的ASQ-218电子战截收系统/信号接收系统,虽然还未见到其挂载干扰吊舱测试。但凭借这个特点足以确认编号疑为歼-15D的原型机与 “咆哮者”同为电子战机种。

早前的歼-16电战型号也有类似吊舱,那究竟“咆哮者”的翼尖吊舱有何奇妙之处?可以吸引电战版歼-15与歼-16也“照着做” 呢?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这事。

 


另个角度看歼-15D,座舱前方移除光电系统,并增加不明保形天线;后座两侧灰色蒙皮内部可能也是电子系统天线。

传统上,翼尖是安装载荷的良好位置,只要外挂物保持流线外型就能产生些许升力,可以增加展弦比并降低衍生阻力。翼尖尤其适合电子战吊舱,因其对左右半球都毫无遮蔽,只要安装两台就可取得360°全向视野。除了苏-30/35S会在翼尖挂载干扰吊舱外,欧洲的 “台风”配备莱昂纳多的DASS电子战系统也包含两具翼尖吊舱,内含有干扰用的有源相控阵天线以及截收用天线。

 


欧洲 “台风”战机的翼尖吊舱兼具电子截收与干扰功能,并有两种版本:后端圆筒状版本容纳了拖曳诱饵

但波音为美国海军开发EA-18G “咆哮者”时,则将翼尖保留给ALQ-218(V)2的长基线探测器。ALQ-218原本是EA-6B“徘徊者”最后一版,即ICAP III计划的核心:传统的干扰机是 “功率为王”,利用大功率、大带宽的电波进行大范围干扰。但在雷达天线的指向性越来越高,旁波瓣越来越低后,雷达就能聚焦功率 “烧穿”干扰能量罩。而ASQ-218采用的是 “选择性反应干扰”概念,也就是说电子战机先精确标定雷达的方位、甚至距离(距离太远的雷达就不用理它了),再调整干扰天线(ALQ-99还是机械天线)对准它发射电波,如果干扰无效还可以干脆发射反辐射导弹进行硬杀。另外,ALQ-218截收的带宽很大,且扫描速度很快,足以跟上跳频雷达的变化,以集中干扰功率在对应的频率。

 


EA-18G包含内载与外挂的套件,内载部分以ALQ-218(V)2为主,其后端电子模块占据了整个机炮空间

EA-6B ICAP-III是在垂直尾翼顶端,绰号为 “足球”的吊舱中安装了ALQ-218的主要天线,但是当海军想要将ALQ-218移植到EA-18G上时,“超级大黄蜂”的超音速气动布局就不允许在垂直尾翼加上庞然大物,就得将天线缩小化并塞进翼尖吊舱中,另外在机身两侧也安装了8具长基线天线作为精确测距之用。

然而,截收天线要移植到翼尖吊舱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因为翼尖也是上下振动幅度最大的位置,影响了标定方向的精确度。因此,除了吊舱中安装惯性陀螺仪来测量自己的坐标与指向外,EA-18G也在两翼上方增设 “翼刀”,并修改前缘 “犬齿”形状来减缓翼尖的振动现象。

 


EA-18G的翼尖吊舱(上)是在前后两端安装低频(波长较大)的短基线标定天线,侧方长条状则是中频(波长较小)的短基线标定天线,这两个特征也出现在歼-16D(中)与歼-15D(下)。至于上图中的4片三角翼面仅是模拟响尾蛇导弹的气动特性,因此歼-15/16D就无须参考

要将EA-6B移植到“超级大黄蜂”上,另一个挑战是“徘徊者”除了驾驶外还有3名飞行员操控电子战系统,但“超级大黄蜂”不可能改成四人座。因此,美国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幅提高了电子战自动化程度,后座只要一台加大的屏幕就可协助电子战官监控电磁战场并决定干扰顺序。

另外,玻璃座舱也让前座驾驶分担了反辐射导弹、通信干扰器...等的工作。我国应该也会同样为歼-15D/16D发展了自动化的电子战管理软件,利用歼-16展现过的大尺寸屏幕可以进行电磁战场的显示与操纵。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电战版歼15威力大到难以靠人掌控,不上大屏辅助真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