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03 23:06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近期南航发函要求第三方平台下线值机业务的消息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 围绕航空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的权益之争由来已久,四年前国航和东航就曾给航旅纵横和航班管家下达通牒,但收效甚微。 除了值机侵权之外,包括机票违规退改签、捆绑搭售、供应商监管、爬取航司价格、恶意占座等第三方平台侵权事件层出不穷,每一次事件都能成为航司与第三方平台博弈的热门话题,而这次第三方平台值机成为新的导火索,不由得让人想起2016年1月航空公司集体封杀去哪儿事件,将这段旷日持久的恩怨情仇演绎升级至顶点。 舆论纷纷指出,南航紧急叫停值机的原因是第三方平台抢夺了航司的流量入口,在提直降代的大背景下,让航司不得已祭出杀器。 而笔者认为,表面上看是航司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抢夺话语权,背后实则凸显了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渗透,以及国内民航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衍生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新一轮的场景营销之争以及提升辅助营收等一系列问题。 大数据时代旅客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南航在《关于规范南航网络选座、值机业务的通告》中称,“因发现未获得南航授权许可的一些网站、App应用程序、小程序等第三方非授权网络平台,通过各种非正常方式擅自为南航旅客办理选座、值机业务,严重扰乱了公司航班运行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航空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服务风险。其中包括:非授权网络平台缺乏有效信息安全监管,可能非法截存旅客身份数据、账号数据和行程数据等信息,并由此产生旅客个人隐私泄漏和会员账户被盗用的风险”。 在未获得航司授权的情况下,第三方平台一般都采取网络爬虫抓取官网值机页面的方式进行办理(航旅纵横不用“爬”,可以直接去爸爸中航信的系统“拿”),因此系统不稳定经常造成值机失败,用户体验不佳,而且不排除第三方平台非法截存旅客身份和行程数据的可能性。 显然,南航已经意识到旅客信息的泄露或者被盗用,可能给社会、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对南航的积极应对和主动作为给予足够的掌声。 这不禁让人想起今年三月份Facebook数据泄露丑闻,剑桥咨询公司未经授权获取美国社交媒体Facebook多达5000万用户的信息。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也为此在美国参议院举办的听证会上进行了公开道歉。这使得公众开始高度关注个人数据这一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并意识到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重要性,Facebook数据泄露丑闻无疑成为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里程碑事件。 与此同时,在欧洲大陆,另一个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即将诞生,由欧盟起草,号称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简称GDPR)将于2018年5月25日实施。该法案核心是保护欧盟居民的个人数据与隐私。 首先,GDPR明确规定,用户数据的收集及处理必须设立单独的网页或者APP进行说明,并征得用户的同意。目前企业常用的获取用户数据-分析-设置算法-定向投放-再次收集反馈的模式或许不可持续。 其次,违规企业将面临高达2000万欧元或上一财年公司全球总收入的4%(以较高者为准)的巨额罚款。 此外,明确定义了组织内接触、管理数据的角色和责任。 可以预测,GDPR将引领全球广泛关注个人数据安全领域,未来我国关于个人数据保护条例会逐渐与GDPR标准接轨。正如GDPR官网的口号宣称:“GDPR是近20年来人类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做出的最重要的改变,你准备好了吗?”
机票、机场、机舱三场景营销之争 根据Analysys易观研究显示,2017年第4季度,中国在线机票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7.3%。其中,携程、去哪儿、飞猪三家OTA的市场份额之和达到74.2%。经过三年的提直降代,国内航司直销比例纷纷接近或者突破50%,但除去航司OTA旗舰店,航司真正的直销占比约10%-15%左右。 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竞争,航司基本已经放弃了与OTA机票销售入口的争夺,毕竟旗舰店也计算在直销比例之内。另外一个客观原因,OTA的综合比较优势毋庸置疑,甚至航司内部人员因私出行时候也习惯用OTA比价和购买酒店等服务,毕竟谁也不愿意在手机上装一堆航司的app吧。
但是,航司放弃了机票销售入口的争夺,并不意味着败下阵来,目前关于旅客出行的三个场景的理论日益被行业认知和接受,即:机票场景、机场场景和机舱场景,航司目前正集中精力从机票场景转向机场场景和机舱场景的入口争夺,而在线值机就是机场场景的典型高频应用。 |
上一篇:乌鲁木齐至法兰克福全货机首航
下一篇:北京新机场部分零售店面启动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