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2 13:48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网
2013年12月,韩少辉劳模团队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
人民大会堂前留念
韩少辉是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附件维修分部的一名机务工程师,是全民航11万名机务维修从业者中的一员,但25年来,他却在平凡的机务岗位上建功立业,成就着自己不平凡的职业生涯。
2014年12月,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
2015年4月,东航“劳模工作室”授牌仪式
2016年4月, 挂牌东航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
韩少辉是东航首席技师,也是全国劳模。他先后获得过“民航机务维修先进个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民航劳动模范”称号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至高荣誉。2012年,由他牵头的技术创新团队组成,拥有成员16名,主要是由东航西北分公司优秀班组长和优秀员工组成。2013年年底,“韩少辉劳模团队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 2014年12月29日,工作室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4月27日,东航股份授牌“韩少辉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2016年4月29日,挂牌东航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4月28日,民航局授予“全国民航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7年4月28日,民航局授予“全国民航劳模创新工作室”
劳模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宝贵财富,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是服务民航改革发展大局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对推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少辉劳模团队创新工作室”不仅为东航机务人搭建了一个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发明的平台,也为东航发展拥有更多的敬业爱岗、业务精湛、创新钻研的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技术指导
一颗匠心:听懂机器有乐趣
韩少辉和他劳模工作室团队的故事,处处都流露着匠心二字。
记得有一次,通讯工段在修理甚高频900收发机时多次遇到接收灵敏度偏低的问题,依据维修手册应该通过调节来排故,可反复调节,灵敏度仍然无法明显提高,即使更换新的收发控制板也不行。韩少辉及时加入维修小组,大家一起彻夜攻关,情况有所改善,但有几个频点灵敏度依然偏低,大家再次陷入困境。可韩少辉没有松懈,他重整思路,经过两天两夜反复摸索,最终发现调节过程必须保持连续、同时结合平衡调节法才能保证整个频段灵敏度一致。他坐在机器前四个多小时不间断,从118到136兆赫,一个一个频率从峰值到峰谷慢慢悉心调节,一个频率就需要好几分钟,最终,他的耐力战胜了故障。
随后,韩少辉与大家一起享受彻底排故后的喜悦的同时,还及时分享排故经验,将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并和维修队员们探讨、总结。
如今全社会都在谈匠心,谈工匠精神,韩少辉说,“排故是枯燥的,也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只要肯花功夫,足够耐心、细心,再难、再复杂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出来。”这应该就是一个全国劳模对工匠精神最朴实的阐释吧。而正是拥有这样一颗沉稳平和的匠心,韩少辉在成就自己事业的同时,激励着身边一大群积极上进的机务人。
1993年夏天,韩少辉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来到原西北航飞机维修厂,从事BAe-146飞机的航线电子维护。干了五年航线工作后,韩少辉开始从事航空机载附件维修工作。他感觉到航空电子附件修理工作对技术能力要求很高,还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更新思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面对大量的进口设备、英文资料以及各类疑难故障、科技创新项目,韩少辉只有加倍努力。他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参加编译了多种接收机的英文手册及内场操作规程等文献资料;面对多变的故障,他虚心向身边的老师傅请教修理经验和诀窍,很快,韩少辉便熟练掌握了很多飞机维修的业务技能,同时也从维修工作中找到了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