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记东航“韩少辉劳模团队技术创新工作室”

时间:2018-01-22 13:48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网

 

韩少辉把出故障的飞机部件比作“病人”,“望、闻、问、切”是他看病的主要方式,他像一个老郎中一样,细心地倾听机器的声音,搭准机器的脉搏。多少个加班的夜晚,他说看着信号灯的闪烁,就像是自己在跟机器对话交流,也是在这样专注的沟通中,他学会了跟机器打交道的技巧,也体会到了机务工作的乐趣。

 

工作上是一把好手,生活中也处处少不了韩少辉这个“修理达人”的身影:办公楼门口的擦鞋机不好用,韩少辉去改进一下就好多了;公寓楼里的电视机坏了,韩少辉去修;会议室的电视电话会议设备有问题,韩少辉带着队员们去改装;就连食堂的打卡机有了毛病,都是韩少辉和他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给修理的。

 

 

 

 

技术指导

 

一套工作法:技术传承有“秘笈”

 

截至2017年底,我国国内民航运输机队总规模已经达到3261架,仅韩少辉所在的东航一年内引进的新飞机数量就达54架之多。正如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所言,“当前我国民航运行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保障庞大机队的运行安全,对机务维修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韩少辉劳模团队技术创新工作室”正是承担着如何能够快速为东航培养更多机务专业人才和更加高效提升机务专业技能的重任。为了持续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注重“理念引领、 技术传承”的劳模工作室,在总结韩少辉和团队成员多年工作经验基础之上,总结提炼了“韩少辉工作法”,主要包括:业务钻研法、技术攻关六步法、故障排除二十四字口诀,以及班组共进法,涵盖了业务学习、维修操作、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方法指导。

 

近几年,随着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和先进经验下车间、到班组,“韩少辉工作法”已经俨然成了东航机务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工作的“武功秘笈”,有了“秘笈”指导,人人一上手就找得到方向。

 

韩少辉说,技术对于一个维修单位来说就是生产的命脉。有一套工作法还远远不够,劳模工作室还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优秀员工工作技能、打造学习型团队上。他们按照“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两个方面开展,针对技能提高、疑难问题研讨、工作效率提高、人为差错减少、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训练和成本管理等方面,采用“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对优秀员工进行培养。每季度还组织一次“质量技术交流会”,就修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通过员工之间相互的沟通学习,提高员工的排故修理能力,每遇重大疑难故障,及时组织骨干人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高效完成生产任务。

 

而韩少辉更是“撸起袖子”亲自肩负起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从基本的焊接和手册查阅开始教起,劳模带着新员工迅速进入角色。长年来,韩少辉和劳模工作室队员都是陪着一线年轻员工一起加班加点,一起克服和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修复一件又一件机载部附件。同时,劳模工作室利用“拜师会”“劳模讲堂”“跟着劳模学技能”“青工技能比武”等活动,对年轻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养,迅速提升其业务水平。

 

 

 

 

研讨IDG工具使用

 

一个平台:创新创效有依托

 

韩少辉劳模工作室也是一个东航机务人技术革新与项目研发的平台。工作室下设五个示范班组:科技创新IDG小组、技术创新电子小组、节能创收工装小组、科技创新机电小组和降本增效APU小组。他们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公司发展目标,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项目进行攻关,在积极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同时,发挥带头作用,完成不少科技创新项目。

 

东航技术公司西北分公司的IDG(整体驱动发电机)和APU(辅助动力装置)修理能力之强,业内有口皆碑,而示范班组的成立,更是让其优势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发挥。以科技创新IDG小组为例,该小组设在附件维修部电子修理车间,专门从事民用航空器IDG修理工作。目前,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的IDG修理能力覆盖了波音737、757和空客A300、A320、A330、A340等机型,具备年修理量150台的维修能力。韩少辉说,“基本上是五六年就翻一番的增速,因为活干得漂亮,东航几乎所有飞机的IDG都由我们来修。”

 

但是科技创新IDG小组并不满足于止步现有能力,一年多前,他们又将“开发IDG修理缸筒珩磨能力”列为班组建设攻关课题。作为航空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组件,IDG负责为机上各种用电设备供电,而缸筒作为IDG内部液力组件的重要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IDG的运行。在以往的修理过程中,对于磨损超标的缸筒,只能外送修理,不仅费用高,而且周期长,严重影响工作时序和工作进度。小组组织业务骨干人员加班加点,用120余天的实践摸索,终于实现了自修IDG缸筒的目标。

 

在经过大负荷、长时间的运转测试后证明,珩磨后的缸筒参数完全满足维修手册要求。随后,电子车间成功完成了2台B737NG系列飞机IDG缸筒珩磨修理,这意味着东航IDG 缸筒珩磨修理、检测能力的全面建立。该能力的建立,不仅缩短了IDG的修理周期,而且节约了维修成本,预计每年节约62万美元左右。同时为IDG修理项目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打造东航附件维修品牌提供了强劲动力。

 

电子修理车间在劳模工作室示范班组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员工们也一个个获得了快速成长:蒋映玲获得东航技术建功立业标兵,张博获得东航集团技术能手称号;电子工段及IDG工段先后分别获得了“东航青年文明号”、“优秀和谐班组”、“优秀女职工集体”等多项殊荣,电子车间电子班组被授予”东航模范集体”,电子车间还被授予陕西省“工人先锋号”。

 

近年来,韩少辉劳模工作室开发了航空信号数据传输模块,飞行控制组件FCU测试台,飞行警告计算机FWC测试台等数十部机载附件测试台。获得不少科技创新奖。目前工作室已完成开发了16项关于飞机维修方面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的投入使用不但解决了飞机附件维修的生产急需,同时也为公司节约近百万美元的设备购置费用,平均每年可创造维修产值约1800多万元左右。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记东航“韩少辉劳模团队技术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