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6 09:20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中国航空
——本报记者走进航空工业沈阳主机厂所纪实 制造大国重器,沈阳不变的初心 ![]() 沈阳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说沈阳是国家战略执行者?为什么是沈阳生产大国重器?走近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沈飞)、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下称沈阳所),答案清晰可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举行了“用强军梦托起中国梦——喜迎十九大社会媒体走进航空工业·沈阳”活动。听汇报,参观展厅,走进车间,访问大国工匠,与科研人员交流……沈飞、沈阳所和沈飞国际公司,记者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灵冲击,强烈的自豪感涌现心头:大国重器在我沈阳!
沈阳,新中国航空工业起点
1951年6月29日,沈飞前身112工厂成立。这个时间节点被公认为中国航空工业起点。这是记者参观沈飞航空博览园后获得的。
共分七个展厅的沈飞航空博览园展示了沈阳及全国航空发展不平凡历程:从上世50年代开始,作为中国“一五”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从维修飞机开始,到引进消化吸收原苏联米格飞机,再到自主研发中国自己飞机,66年来沈飞共生产40多个机型、8000余架飞机,让中国蓝天从不设防到成为铜墙铁壁。沈飞创造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均视察过的奇迹。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沈飞,对沈飞人寄托厚望:“强军需要优秀装备,得靠你们努力”。
沈阳所综合展室从另一视角展示沈阳的底蕴:1961年8月3日成立的沈阳所,是当时国家主导成立的10个研究所之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开拓了中国战斗机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出台中国第一个《零件设计原则》、《飞机设计员手册》等设计技术手册,让中国飞机制造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设计歼8试飞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二代飞机研制体系;设计歼11重型机研制成功,推动了中国二代机向三代机迈进……如今,两个中国航空发展重要时刻,更让人们更记住了沈阳所:2012年,歼15(飞鲨)舰载机成功着舰,标志着中国战机从陆基向海基迈进的新时代到来;2014年歼31(鹘鹰)公开亮相,标志着中国成了继美国之后同时开展两种第四代机型研制的国家。
60多年来,沈飞及沈阳所不仅为祖国奉献了航空卫士战斗机及其先进的设计制造体系,还为国家输送了包括近百名航空界知名专家、上千名航空科研和管理人才在内近3000名高级人才,并整建制式地支援建设了包括贵州、成都、西安等十个飞机工厂及飞机设计研究所。至今,在那些地区,从浓浓的沈阳口音中,依稀可以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创业时代奉献场景:一群高素质沈阳人奔赴他乡……
敬业诚信、创新超越谱写中国航空篇章。 中国航空工业新闻办主任计红胜在“用强军梦托起中国梦——喜迎十九大社会媒体走进航空工业·沈阳”活动仪式上,满怀深情地说出了他对沈阳印象:沈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起点,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历史上沈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今天依然是!
沈阳一大步,中国航空一飞越
2017年国庆前,内蒙古自治区朱日和练兵场,129架飞机升空,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检阅。随着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军事迷们发现歼11B、歼15、歼16三款“沈阳制造”赫然列中。
有专家指出,一架歼31战机重达30吨,一个30吨庞然大物,让其在陆地上行走都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歼31不仅让中国战机活动半径达到上千公里,而且可以自由地在万米高空打滚、翻跟头,灵活自如地完成各种战术动作,靠的是由沈阳航空形成的先进体系支持。参观中,记者感受了这种力量所在:沈阳航空一大进步,中国航空产业一个时代的跨越。
在沈阳所,记者参观了新型功能结构设计与验证实验室,这里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增材制造省部级中心,展示的是飞机新技术和功能结构融入一体的平台,显示了向设计制造一体化、增材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融合的方向。沈阳所为飞机减轻一克重量不断奋斗,已创造了增材制造46种工艺,应用了8种材料,实现了10类构件的制造,走在世界金属增材制造前列。在国内最大的航空电磁环境效应实验室,这里可以检测飞机在各种电磁环境下工作是否正常,记者在这里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不断提升的实力。
在沈飞,参观全球最先进的柔性加工生产线,但见现场干净整洁,只有机器不见人。这里可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效率是传统制造的5——20倍,是波音787国内唯一供应商。这里也是世界先进水平智能制造代表:加工与控制同步运行、设备间互通、工业大数据可把生产加工数据时时利用。在复合材料中心,记者领略了树脂+纤维,与钢、铝合金一样成了新型材料,包括大曲率复合材料质成型等材料制造体系,让沈飞在新材料应用上走在时代的前列。
|
上一篇:全球大咖聚汉纵论航空运动产业发展
下一篇:店埠:航空文化小镇勾勒“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