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6 09:20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中国航空
在沈飞新机试制部,歼31飞机项目组介绍,展示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歼31以管理创新、整合资源、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高度协同,特别融合中国航空厂所院校优势,广泛吸收当代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新材料,实现了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创新,形成大平台化制造体系,打通了面向未来的飞机制造平台,让中国航空工业走向新时代。
以高隐身、高机动、大载量特点,歼31飞机在2014年11月珠海航展现身,立刻惊艳四方,好评如潮。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歼31收获的不仅是一台面向未来的第四代机,而是一个代表未来的制造平台,一个抢占世界航空工业制高点的先进体系。
沈阳所专家指出,目前,向数字化制造技术迈进,向零部件装配现代化过程进军,沈阳航空已形成完整飞机研制生产集成能力,推动了中国航空装备从陆机向海机、从第三代机向第四代机、从有人机向无人机历史跨越。
制造大国重器,沈阳不变的初心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里,有一个罗阳烈士单独列出展厅。这里声音图像文字三重冲击立体介绍罗阳,让人热泪满衣襟。1961年6月29日即沈飞诞生第十个年头罗阳出生。罗阳经历了中国歼15研发到制造全过程,牺牲在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航母试飞成功之后瞬间,成了沈飞第三个烈士。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记者还了解到一位烈士:黄志千,歼-8飞机的总设计师,因飞机失事献出了自己生命,那一年,他51岁。
在沈阳所综合展厅,记者记住了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三次乘坐超音速教练机观察飞机流场的老一辈设计师、两院院士顾诵芬形象;记住了大年初二病逝在风雪交加的设计楼旁的高级工程师孙新国形象。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沈飞职工金连佐一家四代28人照片也让记者激动不已。他一家四代全部奉献给沈飞,工龄加起来达684年……
纪念罗阳文字有这样一句话直击记者心灵:“国有重器,以命铸之。”
敬业、忠诚、奉献、创新、超越这是中国航空工业总结的航空文化,概括了大国重器所展示的大国重器精神。作为中国航空重要力量,沈阳航空人像罗阳等英烈一样,用大国重器精神铸造了大国重器,支撑起中国这片蓝天。
在沈飞王刚、方文墨创新工作室,记者见识了大国工匠和他们身上散发的大国重器精神。1979年出生的王刚曾经获得两项全国技能冠军,这位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以自己工作室培养了一批数控技能专家,与工友同时创造了零缺陷管理方法,正在推进传统制造模式向先进制造模式发展体系创新发展,实现了航空工业的一个创举。
在方文墨创新工作室,记者认识到了什么叫精度。方文墨让锉削加工零件精度达到0.003mm是头发丝的1/25,达到世界顶峰。因此,他成为了大师级人物,25岁获得高级技师称号,成为航空工业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如今,方文墨纪录被他的徒弟杨国心打破了,杨国心让中航工业获得高级技师的年龄提前到22岁。
目前,在沈飞已有17个以工人名命的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级劳模达29人,航空工业首席工人专家达11人……追求卓越,成就了一大批技能大师在沈飞出现,高水平技师让先进设计思想化为蓝天翱翔战鹰。
|
上一篇:全球大咖聚汉纵论航空运动产业发展
下一篇:店埠:航空文化小镇勾勒“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