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20 09:13来源:未知 作者:航空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为大家邀请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副巡视员孙德富先生上台致辞! 孙德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代表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协同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需要凝聚各方的智慧,发挥政府、机场、市场的作用,提出合作共赢的理念。临空经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京津冀临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很不平衡,北京经济临空区主要是顺义区规划推动,是全国最早的临空经济区。100多家航空整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等企业,形成了航空产业链,成为推广的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业、航空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临空经济发展处在增长时期,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不断加快京津一体化的进程中,依托国际枢纽的机场特有的要素聚集功能,使得机场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合,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因此京津冀民航发展要从战略的高度,尊重市场规律,真正发挥好政府市场的作用。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都应有所作为。三地政府要发挥临空经济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战略任务,统筹规划临空经济区建设和差异化发展,在税收优惠、土地优惠和监管方面形成政策优惠机制,为临空经济转型升级营造宽松的环境。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机场布局,提升京津冀地区航空保障能力,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机场要完善功能,机场作为临空经济区的核心区,在整个航空运输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在一是通过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改善机场设施和服务功能,增强机场的竞争力。 三是发展航空业务,增加机场收入。三地政府主动连接,推动三规合一的京津冀空间规划。临空经济区航空运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产品原料人员信息及时传递,提高竞争实力,实现产业优化和资源配置。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临空经济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中共中央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为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转型,明确发展路径,提高政策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建设新机场建设,显著提升北京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建设符合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针对机场比较优势,增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逐步培养成为区域枢纽,完善机场网络。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按照纲要要求正在全力推动,北京市与河北省已经启动跨省的合作。2014年12月22日,首都机场、天津机场、河北机场共同签定的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京津冀民航系统发展在机场领域突破。今年5月20日河北省国资委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签署协议,河北省机场正式纳入首都机场管理,京津冀三地主要机场由此实现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行。 四是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政策,助推临空经济转型升级。民航局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积极支持临空经济发展:完善北京新机场周边商业配套设施,推动企业总部、科研院校等向北京新机场周边城市布局,构建以新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天津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幅提升对临空经济的服务水平,做大做强航空制造、航空金融、快递物流、飞机维修等航空产业,支持河北省各机场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这些政策措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三助推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转型升级。要借鉴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示范作用,发挥三地机场的比较优势,提升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推动民航业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提升。 民航华北管理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10月开始,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组织开展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研究和推进工作,2013年11月向民航局上报了《关于实施京津冀民航运输协同发展战略的报告》,2014年12月,与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召开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天津机场启动会。2015年,在石家庄召开京津冀地区航空快递业务发展研讨会,与民航大学合作完成《京津冀主要机场航线网络运营状况分析》研究报告,优化区域航线、网络机构,首都机场实施“三优三分流”和“三不增三引导”政策,全面开放天津、石家庄机场国内航线准入等措施,天津机场新增26条航线,石家庄新增11条航线。 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很多的挑战。 一是区内机场发展不平衡,空域和地面资源紧张问题突出。二是首都机场立刻中转能力较弱,海关、边检政策有待完善。三是三地机场虽然已经实现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行,但分工合理、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按照国家政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由民航局主导,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合作的协调决策机构,争取三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机场建设、综合交通、空域协调、政策补贴、临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民航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实施、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民航华北局主要落实民航局决策部署,对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整合区域机场资源,落实航线航班网络优化方案,优化区域工业结构,深化推进三地机场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行的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加快推进首都机场国际枢纽建设,积极研究北京新机场“双枢纽”运营模式。要充分发掘南苑机场的潜力,近期最大限度发挥北京支线航空的补充作用。通过对首都机场安全运行和服务能力评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力争首都机场高峰小时时刻容量由88架次提升至92架次,重点发展国际航点,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提前研究首都机场与新机场的功能定位,合理引导航空公司在两机场的分工配合,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相互支持的“一市两场”双枢纽运作模式。支持首都机场中转流程和航班波持续优化,支持驻基地航空公司提高在首都机场的时刻比例内,提升国际枢纽功能,构建衔接顺畅、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 三是完善区域机场服务保障功能,形成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机场体系。十三五期间继续完善机场布局,打造北京新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天津滨海机场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培育石家庄机场为枢纽机场,积极发展航空快速集散及低成本航空;充分发挥太原、呼和浩特区域枢纽作用和南苑机场近期发展潜力;推广通勤航空试点经验,力争实现支线机场通过区域性枢纽、大型枢纽在6小时内通达40个左右的国内主要城市的目标。到2020年华北地区新增运输机场9个,总数达到42个,机场密度达到每十万平方公里2.6个,旅客吞吐量达到2.18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5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51%,8.54%和7.8%。 四是改善空域资源条件,优化区域机场航线航班网络。进一步落实民航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意见和航线航班网络优化实施办法,统筹规划华北地区空域结构,优化军民航机场布局,合理配置空域资源,推进航路单向运行,实现进离场航线及时有效分离,推进区域内军民航机场飞行程序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改善京津冀地区军民航飞行环境,实现空域资源有效利用。优化航线航班网络,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一是优先发展国际和地区航线,二是优化增量时刻使用效果,三是优化存量时刻使用效果,四是发展公务机的航班。 五积极支持临空经济发展,推进京津冀民航与区域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发改委、民航局《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地方政府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改善航空港与中心城市地面交通通达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周边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导和推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航空枢纽建设,构建主体交通系统,提升机场客货运功能,提高中转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要素合理流动,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科技创新引导有效合作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民航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