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民航飞行学院的B-29记忆

时间:2015-08-31 10:29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李忠粮

B-29是二战中最杰出的轰炸机。据美国军方解密的资料:58轰炸联队驻华期间,共执行“马特豪恩”计划49次,出动B-29飞机3058架次,投下有效高爆炸和燃烧弹12157吨,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军需供给系统,为加快二战结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四川百姓为B-29轰炸日本做了哪些贡献、付出了什么代价?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位曾经参加广汉、新津、邛崃、彭山机场建设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在民族危急、山河破碎之际,中国人民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民族尊严的动人故事。

“马特豪恩”计划的始末

“马特豪恩”计划,是美国全球防御思维形成的发端。也正是因为这个计划,B-29便成为许多四川百姓挥之不去的记忆。

1939年1月,面对已经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和欧洲大陆一触即发的战争阴霾,美国陆军航空兵总司令亨利·H·哈普·阿诺德将军,为扩充军力,以防不测,在建议国会授权研制超远程轰炸机时表示:未来,美国一旦卷入战争,一定要具备让战火在战争发动国本土燃烧的能力。12月2日,国会批准了他的建议。

次年1月,美国陆军航空兵对外发布了“超级轰炸机”项目的设计招标文告,并最终由波音公司摘标。陆军航空兵将预研机型命名为“XB-29”。

不过,美国最初的计划是将B-29部署到欧洲和非洲,用于轰炸德国。但由于研制过程及不顺利,该机从未在欧洲作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先后对日、德、意宣战。随着欧战不断胜利,盟军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了亚洲。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罗斯福首次向蒋介石透露了美国正考虑从中国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并得到积极回应。

同年8月,魁北克四方会议后,阿诺德向国会提交了组建第58轰炸机联队,从中国起飞轰炸日本的计划。在他看来,一旦美国拥有足够的B-29,日本的军需供给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使用B-29对日轰炸,盟军不需要登陆日本本土,将大大减少人员伤亡。阿诺德估计,如果计划进展顺利,1945年中期可以打败日本。

然而,该计划却遭到美国联合参谋部、联合后勤部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同时建设几座供B-29起降的大型机场;抗战爆发后,中国所有陆海国际交通线已被切断,物资补给问题十分棘手;国会调查表明,B-29发动机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还没有解决,且生产进度也不尽人意(到1944年1月,全美只生产出97架B-29。其中,仅16架具备作战能力)。

但由于罗斯福的坚持,计划仍然秘而不宣地向前推进。11月,开罗会议期间,中美就使用B-29从中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和占领区军事目标的构想达成一致。这就是后来实施的“马特豪恩”计划。

马特豪恩,是靠近意大利边境的一座雪峰,尽管它的海拔并不是欧洲最高,但却因雄伟、壮丽,被视为阿尔卑斯山象征。阿诺德以此命名自己的“杰作”,足见其良苦用心。

民族危急关头的大义

公允来看,美军联合参谋部、联合后勤部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但他们错在不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优秀民族。同时,他们也忘了,美国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雄厚的技术和工业基础。

12月,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主席张群接受了负责“特殊工程”的任务后,要求各县按保甲连坐的方法,抽调50万民工,务必在半年内完成广汉、新津、邛崃、彭山四座B-29轰炸机机场和双流、温江、凤凰山等歼击机机场的改扩建工程。

为保证B-29的起降安全,民国航空委员会根据相关技术,发布了飞行区建设标准:主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厚1米,两条滑行道长1000米,三条联络道长300米。

对照现行标准,这相当于4C级机场。毫无疑问,即便是今天,要在4-5个月内同时完成庞大的机场群改扩建工程,也并非易事。但为了抗击侵略者,四川百姓做到了。

“1943年冬月的一天,我们村突然就来了6-7万人,他们有的在工地搭起棚子,有的住进农家,我们家也住了20多人。当时,我只有8岁正上初小。那段时间,放学后,总是跑到工地上去看热闹。”广汉三水镇的何万生老人介绍,临近1944年春节的时候,来自德阳、广汉、中江、绵竹和金堂的6万多民工,带着箩筐、扁担和鸡公车等原始生产工具,在各县县长带领下,投入了紧张而繁重的机场建设工程。

“广汉机场,原先是冬水田。开工后,先要把田里的稀泥运走。那时候,全靠民工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挑、一挑地担。民工每天走几十趟往外挑泥巴,有多辛苦就不说了,光说大冬天在水田里挖稀泥,就让人受不了。”何万生老人说。

“我是开工20天后,去换我大哥上的工地。到了一看,工地上搭满了工棚,里面是谷草铺的地铺,又脏又臭。”家住彭山、今年89岁的陈礼友老人说,“听说修机场是要炸日本,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吃饭,然后上工地,中午饭也在工地上吃,要干到晚上收工。”

“我们家6口人,兄弟三个,修机场时只要求出一个劳力,三兄弟就轮流着干,相比之下情况相对好一些。要说辛苦,那些家里没人换的民工,特别是外地来的妇女才真是苦,工地上没有条件洗澡,大家是穿着那身衣服劳动,穿着那身衣服睡觉,时间一长,工地上到处都是虱子,很吓人。工地上的伙食也很差,几乎每天都吃芹菜、洋芋和红萝卜,没有一点油荤,有时候菜不够吃,大家就干脆用盐巴下饭。”陈礼友老人说。

椎轮石碾修筑的机场

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大家对机场建设的质量、进度却一点也不含糊。

“我给你们说嘛,那个机场跑道硬是整得扎实。”今年88岁的刘春晋老人,是广汉市的退休教师。尽管老人因病正接受透析,但听说我们是要了解修建机场的故事,他接受了采访。“完成了排水、清淤工作后,青壮年就被派到鸭子河、蒙子晏等地方选鹅卵石,然后靠肩挑、手推把石头运走,老人、妇女则在工地上筛沙子、选石头、碎石头。”

刘老师介绍,“记得我们挖的基槽很长、很宽,足足有一人多深。基槽挖好后,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把石头竖着往里砌,每砌一层还要灌入黏性黄泥浆,然后用人抬起礅子来夯。如此反复,光是一层层夯基础,就砌了五层大石头。所以说,那个机场跑道很扎实。”

与新建广汉机场不同,新津机场属于扩建。家住郫县,今年88岁的刘仁福老人,对当年参与新津机场扩建,印象最深的是用人力拉动磙子碾压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的场景。

“跑道是铁磙子碾压的,水泥磙子是碾压滑行道的。”刘仁福说,“因磙子运动时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所以磙子前面有几十号人在两边向前拉,后面也有4到6人,从反方向用力控制速度。为防止用力不均,造成前后跌倒而伤人的问题发生,前面还有一个领队,大家都要听他的指挥一起用力。”

刘仁福告诉我们,“听说,修广汉机场时,铁磙子就压死了一个外省的技术员。”对于他的这一说法,我们在广汉采访何万生老人时,得到了证实。

1944年5月,以成都为中心的轰炸机、歼击机机场群改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与此同时,经史称“堪萨斯之战”的突击改装,到4月15日,第20航空兵司令部所属58轰炸联队,终于获得了150架可以作战的B-29轰炸机。 

震慑日本朝野的雄鹰

为试牛刀,迫不及待的阿若德将军,在广汉机场尚未全面竣工的情况下,命令58轰炸联队的444轰炸大队,于4月24日,从印度飞往广汉机场。

领航员威廉·欧莫莱上尉,对到达广汉机场的印象深刻:“经过漫长的飞行,当一条笔直的跑道从阡陌纵横的稻田中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知道这就是中国基地了。从空中鸟瞰广汉机场,简直棒极了。飞机着陆后,我们赶紧整理服装,然后排队走出机舱,与迎接我们的中美官员握手。这天,有近7万名中国人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民航飞行学院的B-29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