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过后,往往是航空货运的淡季,但是今年却有所不同。随着国内生鲜、电子、医药类产品货运需求不减,加上国际航线逐渐恢复,国际货运市场开始活跃。
C.H. Robinson利用可视化技术和丰富的物流洞察经验,盘点近期数据,深度分析物流市场影响因素与趋势。
本篇内容将从空运、海运和内陆托运几个维度出发,盘点近期数据,深度分析物流市场影响因素与趋势,助力您能够更好地迎接挑战。

空运市场动态
亚洲
2月中旬,随着生产的恢复,需求预计也将逐步回升。目前运力供应充足,运价同比降低,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中国境外旅行限制已基本结束,未来几个月旅客需求应当会逐渐增加,并由此产生新的客运航班和运力。华南/香港的过境限制基本解除,货物流动没有问题。
北美洲
目前,跨大西洋的运力和需求相对稳定。因较低的需求,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由于旅游需求正在下降周期,运力仍然相对低下。
拉丁美洲
出口情况好坏参半,比如巴西的出口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由于智利的水果成熟季节,将继续带来强劲需求。阿根廷农产品市场仍然面临种植条件差和竞争激烈的挑战,需求有下降趋势。2 月下旬即将到来的种子成熟季节将会带来更多需求,但收获情况还有待观察。从迈阿密出发的南行运力可以运往大多数市场。
大洋洲
更多的运力将回到大洋洲市场,不过在增加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对入境运价造成进一步的下行压力。为支持更大的客运需求,大多数市场的运力有所增加,然而货物需求疲软,这意味着大多数市场的出境即期运价供应将更为充足。
海运市场动态
全球
大多数行业的海运需求继续降低或保持平稳,海运费率也将照此趋势发展。

吞吐量增长:2000-2025财年,资料来源:Linerlytica
船公司继续调整船期并采取空船航行措施以努力平衡供应,同时也在通过更新、减少、新增服务来让自己从竞争中胜出,吸引货量。
虽然对于托运人而言,拥堵、舱位选择和运价水平都有所改善,但由于空船航行和服务调整影响到航线选择、成本和交货时间,对灵活性的需求仍然居高不下。

全球船期可靠度,信息来源:© Sea—Intelligence
亚洲
亚洲到欧洲是唯一拥有良好运力利用率和大量滚动货量的贸易路线,但这些货量并不足以维持运价。船公司也对未来几个月内在亚欧贸易路线引入新船持谨慎态度。
美国西海岸 (USWC) 和墨西哥湾 (USGC) 的运价继续小幅走弱,而内陆点的运价则保持稳定,因此跨太平洋贸易路线的运力利用率较低。春节后亚洲到拉美贸易路线的市场运价上涨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因为这条路线的运力利用率正在降低。
尽管春节假期后货量仍未回升,但由于等待时间延长,生产力下降,以及一些船公司还刻意推迟船舶停泊,中国港口的拥堵情况有所加剧。
欧洲
由于船公司尝试优化覆盖范围、凸显自身服务差异性并让船舶停靠在正确的港口,该地区也出现了很多服务方面的变化。例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船队的 MSC 一直非常积极地优化其船舶的使用。仅在这一个月,他们就更新了地中海到西非航线和印度到西地中海航线的港口轮换。此外,MSC 还推出了一条连接印度次大陆和中东到南非的新航线,以及一条新的欧洲内部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