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中国南方航空贵州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航)圆满实现安全飞行30周年。至此,公司已累计安全飞行逾80万小时、运输旅客约4100万人次、运输货邮量、周转量分别突破40万吨及50万吨公里、连续保证了360个月的空防安全,再一次刷新贵州民航安全飞行史上的最高记录,成为贵航发展历程中又一重要的新里程碑。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30年来,贵航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融入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治理结构持续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安全七大体系框架基本成型,安全管理效能逐步显现,新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三个敬畏”安全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南航大运行优势持续发挥,运行水平达到行业领先,为安全管理效能提升带来积极影响。公司安全工作获民航局肯定,并先后荣获民航系统全国“安全生产月”先进单位、民航贵州辖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南航集团“综合安全管理、飞行安全管理、机务安全管理、安委会办公室”先进单位、民航局“打赢蓝天保卫战专项督查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踔厉奋发,“安全初心”永不动摇
30年,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贵航人永不动摇的“安全初心”。
贵州,地处西南一隅,自古以来,层峦叠嶂、沟壑遍地的地形限制了交通与经济发展。1991年11月12日,在3800万贵州人民的期盼与注视中,贵州航空公司正式首航。当天,公司以运-7 B3449号客机,执飞由贵阳飞往桂林的G4301航班,短短380公里的航程,是贵航开始安全飞行的“第一步”,实现了贵州人民腾飞的夙愿。

“成立之初贵航两架飞机都是运-7型号,新招来的飞行员只驾驶过运-5运输机或者轰炸机,机长还都不能单飞,怎么办?大家伙儿只有抓紧时间搞培训和学习业务技能,吃饭在学,睡前在学,一睁开眼睛还得继续学,不管刮风下雨,必须按时完成飞行训练任务。用现在的新词形容叫‘沉浸式’吃苦,可以说是非常拼的。”谈到创业暨开航之初的艰难,许多老贵航人记忆犹新。
靠着这股“拼劲儿”,贵航人栉风沐雨、踔厉奋发——从机队规模从仅有两架运-7,到现在已拥有20架波音738客机,公司达到中等航空公司规模;从7名机长,增至191名飞行员,其中机长100名、副驾驶91名、功勋飞行员3名、金质飞行员10名、银质飞行员11名;从只具备运7飞机航线维护及发动机更换、桨叶更换,C检以下(不含C检)的机务维修水平,到现今已成长为具备B737NG、A319/320/321、A330-200/300和737MAX等机型的航线维修能力,并成为贵州省首家拥有B737型飞机C2检维修能力的“硬核战队”……贵航人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现了安全保证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千淘万漉虽心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严守底线,“安全硬仗”永不言止
在10800个日夜里,贵航人凭借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和干事激情,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实用、高效的“安全样本”,他们的“安全硬仗”永不言止、永不言退、永不言败。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航空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疫情防控与运行生产叠加带来的安全风险复杂而严峻。
面对这场难打的“安全硬仗”,贵航党委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稳步推动安全七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积极倡导“三个敬畏”宣传教育等系列工作,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保卫战”、安全生产“阵地战”、经营应对“主动战”、效能提升“持久战”、服务品牌“升级战”、改革任务“突破战”及党建提升“堡垒战”,取得了公司所有旅客机上和员工在岗“零感染”、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等优异成绩,圆满完成援鄂医疗队包机、防疫物资运输、农民工和教师团返岗、国外优质种猪抵黔多项重要运输保障任务。
“必须把守牢安全底线作为第一要务。”30年来,贵航持续倡导和弘扬“快乐工作、安全幸福”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举办公司安全论坛、持续开展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及CRM培训、对航前准备、机坪作业、货邮装卸、车辆运行等关键环节实施常态化视频抽查和远程监察、开发现场检查移动终端ESP、实现“QAR+CVR”数据融合及应用、落实CVR在翼译码项目和货舱监控记录仪视频采集及数据管理、全面推广应用ORCS和风险雷达、提升飞行员队伍管理精准度、借鉴从严治党“四种形态”进行安全管控、落实各层级安全管理谈话制度等举措,牢牢守住安全的“底线”、“红线”与“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