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通用航空 >

检察日报:无人机怎样应用于公益诉讼勘验取证领域?

时间:2021-06-11 21:04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通用航空

 

       编者按 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前不久在北京圆满结束。此次竞赛是对全国检察公益诉讼队伍和检察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的一次集中大练兵,赛场上各地检察机关展现了现场勘验采样与快速检测、无人机航拍取证等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技术。《检察日报》本期智慧检务集中介绍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四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工作,看看他们如何将具体办案与检察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独特职能优势,敬请关注。
       重庆
       智慧取证:测量违规栽种不再难
       玉溪桥下,江水消退,裸露土地上青草正盛,随着无人机的飞行镜头,消落区在眼前的屏幕上逐渐清晰。  
       “消落区整治效果很明显,这块去年占用最严重的区域,今年没有任何种植痕迹。”日前,重庆市丰都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来到辖区内长江沿线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中发现,232亩违规种植消落区现已实现治理恢复。 
       一年前,该院在开展“检察机关服务‘三山两江’公益诉讼在行动”专项巡察中发现,在丰都县高镇、龙孔镇长江沿线一带,存在群众违规占用长江河道、三峡水库消落区大面积土地种植高秆作物的情况。通过沿线排查,办案人员发现,在丰都境内长江两岸形成的落差高达30米的消落带中,一些滩涂类消落带由于土地比较平整,在非蓄水期间,水中大量生物残留,形成了自然肥料,使消落区变成了肥沃土地,成为农户栽种的便宜之地。作为水陆过渡地带,种植残留的各类化肥会随着雨水或涨水进入水体,污染长江水体,造成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农业种植破坏了植被,在蓄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  
       基于上述排查线索,办案人员立即展开公益诉讼案件调查,但在办理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难题:一是由于长江沿线地形复杂,涉案的三峡水库消落带在现场并未有严格的红线标识,消落带内有违规栽种区域,但在消落带附近还有居民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区域,两者界限并不明显,如何区分违规栽种区和正常栽种区成为一大难题。二是由于涉案河道沿线约8公里,违规栽种面积较大。违规栽种的区域又集中在滩涂类消落带附近,栽种区域既不连续也不规则,常规手段难以对现场违规栽种区进行标识和测量。

 


       重庆市检察干警利用无人机对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种植农作物情况进行航拍取证,测量涉案区域面积。
       为解决上述问题,搜集固定相关证据,该院办案人员随即向重庆市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寻求技术支持。接到委托后,市院派出技术人员与丰都县公益诉讼办案人员共同对案件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调查方案: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阅相关材料、图纸等方式,对现场175米水位线以下区域进行标识,使用RTK高程测量、三角测量等技术对地势较为复杂、界限区分模糊的区域进行区分,划出消落带与居民生产生活区的“红线”标识。二是使用无人机对消落带内违规栽种区域进行航拍,从不同角度,第一视角详细记录相关区域被占用情况以及周边情况,固定相关证据。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航拍的地面平面图像进行2D图像合成,并通过ArcMap软件工具等,对消落带内的违规栽种区域进行标识、测量,明确违规栽种面积。经过科技手段“三步走”,为检察官提供了准确的证据材料,为向行政机关发送诉前检察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6月,丰都县检察院向县农业农村委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由于前期测量工作扎实到位,有力地督促了行政部门全面履职,县农业农村委会同县水利、县生态环境局及相关乡镇(街道)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开展专项行动清理三峡水库消落区违规种植农作物230余亩,涉及农户398户,整改效果良好。  
       近年来,重庆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检察技术与信息化投入,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快速检测、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展地空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的“智慧”取证工作,为公益诉讼取证、固证插上“翅膀”。2019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累计使用无人机调查取证560余次,使用卫星遥感办理案件10余件,使用快速检测甄别办案线索60余条,并建成了公益诉讼调查指挥平台、公益诉讼线索管理平台等公益诉讼办案平台,为全市公益诉讼办案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提高了办案质效。  
       江苏宜兴
       “无人机巡航+现场核查”
       探明河道水体黑臭源头
       2020年9月,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与宜兴市河长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意见》,促进该市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成该意见出台的,正是该院办理的系列河道水体黑臭问题公益诉讼案件。在办理该系列案件中,该院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作,借助政府平台和外包单位专业技术力量,扩展线索来源,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固定证据辅助办案,取得良好效果。  
       【案情】2020年5月,宜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随手拍”软件接到多起投诉举报,反映该市部分乡镇河道存在垃圾杂物漂浮、水生植物泛滥、水体黑臭等问题,亟须整治,经研判发现,举报问题呈现多发、共性等特征,具有公益诉讼线索价值,该院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  
       【调查难题】全市大小河道有2000余条,市民举报涉及的河道问题只是零星个案,且反映情况只是局部现状,同类问题可能较多,在办案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因此,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从更专业角度去确认河道生态现状,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无人机巡航+现场核查+生态地图】为深挖问题线索,彻底整治河道黑臭问题,办案检察官委托该院技术部门同步介入调查,该院技术部门及时对接市行政审批局,获取该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查询权限,调取2020年1月至5月期间平台受理的投诉举报类工单1万余条,从中筛选出涉及河道投诉200余条,发现有一半投诉来自乡镇,其中有三个乡镇投诉较多,因此,他们被列为重点关注乡镇。
       2018年,该院与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签订协议,共同出资,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一家具有专业资质的无人机巡航公司对相关区域开展无人机巡航工作,由该院技术部门负责管理。按照合同要求,技术部门安排该外包单位,就反映河道问题较为集中的三个乡镇河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无人机专项巡查,办案部门全程跟进,共计发现疑似线索15条。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检察日报:无人机怎样应用于公益诉讼勘验取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