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直升机 >

如何建设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时间:2021-02-06 12:09来源:今日民航IFLY 作者:中国直升机

 

       根据《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支持大湾区以短途运输和应急救援等为重点,打造特色区域通航服务体系。结合我们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应急救援研究课题,本文就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如何建设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撰文 /  薛傅龙、王新宇

01

构建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需要什么
 
       2009年,针对“汶川大地震”救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国工程院刘大响等27名院士共同上书中央,呼吁“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1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有了一定的增强,民用直升机机队也由2008年底的294架增长到2019年底的719架。但是装备不等于体系,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真正建立起常态化的能够快速响应满足实际需要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一个相对完善的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至少需要完成三个构建、满足两个需求、实现一个目标。所谓“完成三个构建”:一是机构体系的构建,即形成由相关单位组成的航空应急救援机构并培养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健全区域内各级应急救援业务体系;二是信息平台的构建,即通过大数据、通讯和仿真等技术手段,形成能够整合现有航空应急救援资源的统一信息平台;三是运行机制的构建,即通过培训和演练,并在先行先试地区开展实际救援任务,制定和完善救援标准流程和规范,形成组织严密、协调有效、快速反应的应急运行支持机制。所谓“满足两个需求”,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的航空紧急医疗救助需求,二是满足地方政府的航空应急社会服务需求。所谓“实现一个目标”,即实现区域内80%的面积享有45分钟可达的航空应急救援服务。
 
 


02

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基础
 
       大湾区建设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有基础的。香港飞行服务队就是广受国内外同行赞誉的一支重要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承担各种政府飞行任务和救火、救援、运送病人等社会任务,并参与香港以南1300公里的海上搜索和救援行动。大湾区内地政府和机构近年来在航空应急救援方面也做出诸多努力。2020年3月,民航中南局联合广东省卫健委、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广东省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一时期,珠海市应急管理局与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了应急救援合作协议;5月,广州和深圳交管部门联合多家通航企业和保险机构,启动直升机在高速公路上的应急救援服务;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宣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救援中心。
 
       实际上,大湾区也是通用机场、通航企业和三甲医院的聚集地。目前已知珠海市有九洲等3个跑道型通用机场;深圳市有福永等9个表面直升机场或高架直升机场;广州、中山、东莞和增城等地也都建有通用机场;中信海直、南航通航、中航飞校和亚联公务机等众多著名通航企业聚集大湾区;而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附属医院全国闻名,仅广州就有40多所三甲医院......尤为难得的是,大湾区也是民航中南局最早开辟低空航线、探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试点区域。而所有这些,都是大湾区建设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基础。
 
03

如何建设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我们提出一些初步思路,概括起来就是——香港示范、珠澳牵引、广深支撑。
 
       香港示范,逐步组建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的机构体系。香港飞行服务队目前有4架固定翼飞机、7架直升机和278个公务员职位,仅2020年前8个月就响应了1738次医疗、搜救和灭火等航空救助召唤。服务队下设五个支援组别:行动组、训练及标准组、工程组、机构安全组和行政组,分工明确、训练有素并高效作业。
 
       大湾区建设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不妨先从向香港飞行服务队派人员学习交流开始。首先要研究及借鉴国内外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验;逐步建立航空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并整合大湾区现有的航空、医疗、消防等专业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而后致力于统筹构建响应范围覆盖整个大湾区的“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城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和“片区航空应急救援起降点”等多层次布局的地面场站及空中救援力量,配备相应规模的装备、人员和物资体系。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如何建设大湾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