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通用航空 >

2020中国通用航空大盘点:抗疫防疫显身手 通用航空是刚需

时间:2021-01-18 21:30来源:民航之翼 作者:中国通航

 
       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的热情不减。各地通用机场建设提速,浙江宁海通用机场,安徽肥东县白龙通用机场、界首通用机场,浙江横店通用机场改扩建项目纷纷开工;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出成果,海南推行“当天申报当天起飞”与“空域资源融合使用”有成效,又有湖南、江西等地主动作为,加入区域低空空域管理试点行列,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区域低空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抗疫过程中,航空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凸显,各地政府加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以50公里覆盖半径,形成25个以上的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安徽省建立89家直升机医学救援定点医院;由多个大学科研机构和通用航空企业参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恰好也在2020年结题,历时4年的研究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产业发展见成效 通航消费成亮点
 
       产业发展见成效。2020年,中航通飞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青岛实现海上首次飞行测试,AG100初级教练机也在德清首飞;航空工业AC312E直升机在天津首飞;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公司JH-2直升机、易通途(广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YTTA01/A02型自转旋翼机获颁型号合格证;亿航216无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继获得挪威民航局飞行许可后,又获得韩国颁发的首张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特许适航证;吉利太力飞车TF-2A原型机发布,基于人工智能和路空协同的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一定是通用航空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方向,中国已走在全球通用航空创新发展前列。
 
       江西省着力探索“通用航空+旅游”模式,将通用航空与江西旅游资源优势充分结合,打造江西通航旅游生态产业链;安徽芜湖在引进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项目的同时,也注重构建完整产业链,发展通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和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逐步形成研发、制造、维修、运营“四位一体”的通航产业发展生态圈;深圳提出建设中国通航先行示范区,探索开辟城市低空商务飞行模式;内蒙古、浙江、新疆、青海、云南等地区通航短途运输服务范围持续扩大;舟山开通“海岛快巴”航线;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积极探索以政府采购服务为形式的航空应急救援商业化发展道路;山河阿若拉SA60轻型运动飞机热销,2020年交付36架,且开始销往国外;运动飞行培训市场火热,2020年底运动飞行驾照达1731本,同比增长23.7%。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通用航空的业务结构正从以传统航空作业为主向消费类业务拓展,通用航空消费是通用航空最为新兴的产业领域,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未来。
 
       11月,笔者在考察海南通用航空发展时,在三亚凤凰岛看到了低空旅游火爆的场景,地面等待登机体验的游客摩肩接踵,头顶的低空空域有三架直升机“此起彼伏”。所以我们不必怀疑通用航空消费有没有市场,市场一定有,而且很大,关键是我们得有适合于市场需求的产品供给,还得有像三亚那样的可以实现空域资源动态调配、从而使通用航空消费产品有效“交付”的运营环境。
 
       “十三五”收官 “十四五”启航
 
       5000架通用飞机、500座通用机场、200万个飞行小时——行业耳熟能详的“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目标——现在看来并没有完成。这也说明通用航空的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经天到地的通用航空运营环境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因此动摇信心,而应进一步激发行业的发展动力。通用航空的发展进程的确不像我们当初预计的那样“迅猛”。五年来,虽然发展大势年年向上,但微观层面却是步履艰难,个中滋味谁干谁知道,以至于业内人士也产生过怀疑:是不是时候未到?是不是没有市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坚信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存在,尤其是通用航空消费市场巨大,只是这个市场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需要我们去挖掘和激发。问题的关键,一是我们缺乏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二是因为受制于空域与机场的短缺,我们不能有效、常态化、持续性地提供市场产品。本质上还是产品供给问题,所以未来我们需要在运营环境建设和终端应用市场拓展上做文章,突破发展困局。
 
       总结“十三五”的中国通航发展,虽然数字上没有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但行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政策风口,随之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效果明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进展,低空飞行越来越容易,四川、海南等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也试出了成果,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通用机场建设提速,从“十三五”初的不足60座增加到2020年底的341座;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稳步推进,顶层设计框架成形,一系列体现“放管服”和“分级分类”通用航空管理改革精神的法规相继推出或修订发布;示范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继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批准了26个国家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后,2020年民航局批准了13个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通用航空产业园、航空小镇、飞行营地遍地开花,通航产业形态雏形初步呈现。作为通用航空发展的一个重要显性指标,通用飞机保有量增长迅猛,在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从2007年的4277架急剧下降到2019年的2568架的同时,中国市场异军突起,“十三五”期间,通用飞机保有量从2235架增长到约4000架,年均增长率超过12%,年均增长量超350架,意味着每年全球有超过15%的新通用飞机交付到中国市场,中国正成为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中国已然是全球通用航空产业链的重要一员。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的在产在研水上飞机鲲龙AG600进展顺利,国产山河阿若拉、卓尔领航者通用飞机热销;无人机新业态发展迅猛,经营性无人机企业近万家,商用无人机超过12万架,消费级无人机产品独霸全球;全球最大的通用飞机制造商与航空工业在中国开展通用飞机生产合作,全球通用飞机第二大制造商西锐飞机公司、第三大制造商钻石飞机制造公司以及全球第二大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大陆航空发动机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穆尼、TopCub、Lisa、道尼尔、贝尔直升机、空客直升机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通用飞机生产制造或组装项目纷纷落地中国;公务航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运动、航空科普、应急救援、航展节会等消费类通用航空业务悄然兴起,通航产业结构日益合理,通航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高质量是各行各业“十四五”发展的关键词。之于通用航空,高质量发展最好的诠释就是产业聚集。如果说“十三五”我们是达共识、筑基础,“十四五”则应该是促发展、出成效,即丰富产业形态,形成产业聚集,使通用航空体现应有的产业规模、发挥应有的经济效应,以提振行业信心。到“十四五”末,我们期待能看到“天上一张网,地面一盘棋”的发展局面。即织就“天上一张网”,满足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应急救援、航空运动、航空作业等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对空域资源的使用需求,真正实现点到点低空飞行常态化,使低空空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地面一盘棋”,通用机场、通航产业园、航空小镇、飞行营地、无人机基地等星罗棋布,通航产业发展形态各异,形成通航经济生态圈。梦想需要有,且一定能实现。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2020中国通用航空大盘点:抗疫防疫显身手 通用航空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