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中国民航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疫情冲击的治理框架初探

时间:2020-02-20 10:01来源:国际航空运输 作者:中国航空


    近年,民航强国战略稳步推进,中国民航在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快速提升。根据交通部和民航局数据显示,2019年民航客运量6.6亿人次,约占全国旅客运输量的3.75%,较2009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同时,中国民航已经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是便利各国人员往来、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方式,有力支撑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民航发达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有效缩短了人员的时空距离,但是面对非典(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外部冲击时,一方面,民航航线网络可能成为疫情传播空中通道;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民航行业自身也将受到巨大波动,影响整个民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探究如何提升民航行业韧性,保障安全服务的同时降低疫情期间的负面影响,并从疫情后快速恢复正常生产,对于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概念溯源和“民航韧性”的提出

    韧性(Resilience)源于拉丁文resilio一词,意为“回弹”。韧性最早常被物理学家用以描述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后的复原能力[1]。1973年,Holling首次将韧性概念引入生态学领域,将其定义为“生态系统受到扰动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2]。此后,韧性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经历了从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到演进韧性的发展和演变[1]。目前,经济学领域关于韧性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韧性、空间经济韧性(包括“韧性城市”和“区域经济韧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均将产业多样性作为提升宏观或空间经济韧性的有效途径,尚未有学者从宏观向中观延伸将目光聚焦于产业或行业本身,对产业韧性或行业韧性进行研究。


图1:现有韧性研究脉络

    产业或行业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空间经济的重要支撑,决定了宏观和空间经济绩效。产业或行业同样面临来自于外界和自身的各种冲击和扰动,包括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公共卫生事件等,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却无法避免。若不提高产业或行业韧性增强对外部冲击和干扰的适应调整能力,将使产业或行业本身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坏供应链条影响整体宏观经济运行。需要指出,民航是要素流动的重要途径,是较为典型的代表性行业之一。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报告(2003/2004),受非典(SARS)疫情影响,中国民航2003年仅第二季度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8.9%,比上年同期少运旅客约1000万人,损失运输收入近100亿元人民币,航空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根据飞常准数据显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已经造成需求骤降引致的大量航班取消,2月1日起航班取消数量占比超过一半,在50%至70%之间。根据国际民航组织预测,全球航空公司一季度将损失40亿至50亿美元。

    由此发现,无论是学界还是实践,均亟待从产业和行业层面出发开展民航韧性研究,特别是系统思考疫情冲击下提高民航韧性的可行路径,从而达成的目标是形成民航系统应对不确定性冲击和扰动的抵御力,降低疫情冲击对行业的影响,并且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图2:2020年1月1日-2月18日全国航班执行情况(数据来源:飞常准)

    二、一个基于疫情冲击的中国民航韧性提升可能治理框架

   (一)治理框架特点
    1、政府治理
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外部冲击,行业治理应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疫情冲击下,航空运输市场不可避免将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市场失灵。市场波动主要源于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此时基于市场规律的价格机制仍然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极端情况下,市场的“无形之手”将无法决定航空的有效供给以匹配部分“刚性需求”,例如:正在持续的NCP疫情,因外方政策限制曾一度导致湖北籍旅客滞留国外,政府力量在解决滞留旅客航空需求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全球治理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已逐渐成为全球性挑战,非典(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等疫情传播存在全球扩散的趋势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SARS疫情共涉及近30个国家或地区的8096例确诊病人。根据腾讯疫情实时追踪数据,截至2020年2月16日15时,正在持续的NCP疫情,海外共25个国家或地区合计确诊680例病人。作为人员国际流动的空中渠道,国际航线网络也为疫情传播提供了便利。当前,各国主要通过政府颁布政策措施加强本国避免疫情影响,尚未建立起民航行业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民航应主动引领民航行业全球治理。

    3、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应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间协同、部门间协同、主体间协同。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国家之间民航主管部门应增加政策措施协同性,构建非常态化应急管理沟通机制,并构成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中国民航内部主管部门之间也应避免条块分割导致的治理碎片化,发挥体制优势形成部门协同合力;同时,以民航主管部门为引领,协调空运企业、机场、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高质量提供安全航空服务和保障性任务,共同抵御疫情冲击。

    4、科学治理

诸如非典(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民航业的影响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独特规律性,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性领域。科学治理是有效应对疫情、适应疫情和快速从疫情冲击中恢复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重点在于中国民航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理念现代化、人才现代化、技术现代化。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民航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疫情冲击的治理框架初探